侨商促使外贸在黎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促进了黎巴嫩和中国的民间联系。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黎巴嫩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据我观察,黎巴嫩市场上的很多商品都来自中国,尤其是服装鞋包、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近些年还增加了太阳能产品和新能源汽车。黎巴嫩向中国出口的产品则包括被称为“中东王室御用巧克力品牌”的芭驰、时装品牌艾莉萨博,还有橄榄皂、护肤品等。
2011年,多家阿拉伯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中阿文化商贸交流促进会这个非营利、非政府组织,我被推举为会长。此后,我带领多位阿拉伯企业家参加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和上海进博会,并协助中国企业开展面向阿拉伯世界的推广与合作。中黎的商贸联系也让中国文化更快地在黎巴嫩生根发芽。有位黎巴嫩妈妈告诉我,她想让自己2岁的女儿学汉语。她说:“语言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她爸爸正在跟中国做生意,以后她还要接手呢!”
另外,旅游业是除金融业和侨汇外,黎巴嫩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这也是我从2008年创立了自己的旅行社后一直在从事的行业。黎巴嫩原本是中东旅游胜地,在1975年至1990年的内战中遭受重创。内战结束后,黎政府曾将振兴旅游业作为重建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2023年黎巴嫩游客人数超过300万人次,旅游业直接收入达54亿美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不过,今年夏末爆发的黎以冲突给黎巴嫩旅游业带来了沉重打击。
黎巴嫩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拥有6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另有贝鲁特中心区,展示了这个城市几千年的变迁、6次被海啸淹没还能够重新焕发生机的勃勃生命力。
黎巴嫩国家博物馆中有很多世界级文物,它们记录了人类多个文明在这片土地上几千年的变迁和发展。此外,还有不少文物记录着战争留给人类的创伤。比如在馆内二楼的最后一个展柜中,陈列着很多已经生锈变形的玻璃器皿和金属文物。这是由于在黎巴嫩内战期间,国家博物馆刚好处于交火线上,其墙体被炸后留下了漏洞,导致地下室的文物被浸泡在雨水中数年之久。黎巴嫩国家博物馆便用这种独一无二的方式,让文物呼唤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