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历经两场战争,她用23年感受黎巴嫩(3)

    2024-11-06 10:03:28 来源:环球时报

    2006年初,中国孔子学院项目急需在黎找到合作伙伴院校。我当时刚好管理着一家语言中心,通过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听到国内的这一需求,我立刻放下了语言中心的业务,开始帮助联系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努力促成孔子学院项目在中东地区落地。可眼看着马上就要签约时,黎以冲突爆发了。

    战火中建起的中东第一家孔子学院

    当时的圣约瑟夫大学副校长,也是后来黎巴嫩孔子学院的外方院长,2006年7月时刚好从贝鲁特机场出发,去北京参加首届孔子学院大会。去的时候还很顺利,回来时贝鲁特机场的跑道就已经被以色列炸毁。于是,他只能先飞到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然后冒着被轰炸的危险,通过陆路交通辗转回到黎巴嫩。

    回想起2006年夏天的黎以冲突,我仍心有余悸,那是我第一次经历战争。每天都能听到以色列的军机“撕破”天空急速飞过,随后就是爆炸的巨响。每次我都会担心这颗炸弹会不会落在自己头上,更不知道这场战争会持续多久。

    战争爆发后第一周,我们随所有生活在贝鲁特的家人,一同逃回了北部的公婆家,大家每天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接连发出长吁短叹。在战争中,我公公的农庄成了最“英明”的投资,地里的蔬菜水果够几十口人吃好多天,农庄里的大房子装得下所有亲人。不管条件如何,能有这样一个避风港就已经是最幸福的事了。

    那次冲突持续了34天,中国驻黎巴嫩使馆共分6批次安排撤侨,但我最终选择留在黎巴嫩。作出这个决定的原因,一是冲突在那时已经显现出地域上的局限性,袭击主要针对黎巴嫩的基础设施和什叶派穆斯林居住的地区,而我们所在的基督徒居住区相对安全。虽然也会面临物资短缺、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夜里也时常听到轰炸声,但都不危及性命。二是为了维持我们的收入来源,我先生的诊所不得不恢复接诊,我也不放心把他留下、一个人带孩子离开。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