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的黎以冲突到2024年黎以紧张局势的加剧,只有赵颖这一位华人都经历了,并两次都拒绝撤离,选择留在黎巴嫩。她目前是中阿文化商贸交流促进会会长,自2001年随黎巴嫩丈夫来到首都贝鲁特后,她便一直在当地从事旅游、商贸、中黎文化交流等工作,不曾想过离开。透过黎巴嫩身上各种不安定、“破碎”的标签,如“战争”“两年多没有总统”“国家还不起欧债”等,她向《环球时报》“亲历者说”栏目讲述了自己过去23年的黎巴嫩生活,让我们借助她的双眼,看看战火背后那个真实的黎巴嫩,以及那群经历过太多意外和伤痛、却始终爱好和平的黎巴嫩人。
11月3日,黎巴嫩东部巴勒贝克地区遭以军空袭,现场浓烟滚滚。巴勒贝克古城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1月1日,联合国黎巴嫩问题特别协调员发布声明表示,以军对巴勒贝克地区的军事行动导致古城面临严重危险。(视觉中国)
“全民皆为政治家”
2001年,我刚随丈夫来到被称为“中东小巴黎”的贝鲁特时,曾被媒体形容为“为了爱,远嫁西亚”。在我看来,感情需要缘分,婚姻需要勇气,远嫁更需要“谋略”,这包括有胆量面对不同文化的挑战、有能力承担所作决定的风险、有信心在异国他乡生存并扎根。
黎巴嫩虽然是阿拉伯国家,但是这里没有沙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黎巴嫩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从1940年起,黎先后被德、意轴心国控制,又被英军占领。1943年黎巴嫩宣布独立,但1946年底英、法军队才全部撤离。直至现在,虽然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黎巴嫩学校使用的语言更多是法语或英语,熟练掌握两三种语言的人在黎巴嫩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