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冲突持续了34天,中国驻黎巴嫩使馆共分6批次安排撤侨,但我最终选择留在黎巴嫩。作出这个决定的原因,一是冲突在那时已经显现出地域上的局限性,袭击主要针对黎巴嫩的基础设施和什叶派穆斯林居住的地区,而我们所在的基督徒居住区相对安全。虽然也会面临物资短缺、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夜里也时常听到轰炸声,但都不危及性命。二是为了维持我们的收入来源,我先生的诊所不得不恢复接诊,我也不放心把他留下、一个人带孩子离开。
好在总共只有34天,我们一家熬了又熬,终于撑了过来。聊起这场冲突时,我和黎巴嫩家人、朋友都感慨,很多事情就是在于坚持。之后十几年的生活里,我也总会记得,再坚持一下。
华人华侨赴联合国赴黎维和部队中国营联欢。
冲突结束后,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于2006年11月2日正式成立,成为中东地区第一家孔子学院,我在此后4年担任该学院外方协调人。在孔子学院创立后的第一年,汉语就成为了圣约瑟夫大学除西班牙语之外最受欢迎的、选修学生人数最多的外语课程。
在我看来,孔子学院项目能够在黎巴嫩成功落地并发展壮大,离不开黎巴嫩教育领域的良好发展和文化包容性。在黎巴嫩1万平方公里出头的土地上,共有41所大学,包括1所公立大学和40所私立大学。其中,百年名校有3所,包括孔子学院所在的圣约瑟夫大学。这些百年名校的基础是医学、宗教学和法学,但如今都已发展为综合性大学。良好的教育基础使得黎巴嫩成为中东地区人才辈出的国家,加上多种宗教长年和谐共处的“国风”,使得黎巴嫩有着相当高的开放和文化包容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