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国家博物馆中一个被水泡了十几年、焕发出来的异彩的古董金属瓶。
“随时随地准备着意外的发生”
但就是这样一个憎恶战争的地方,却屡屡沦为战争的牺牲品。
2024年的夏末原本应该是自2020年贝鲁特港口爆炸事件之后最让人兴奋的时候,随着十多家新餐厅和酒吧开业,多个国际歌手和演唱团体要在贝鲁特举办露天音乐会,贝鲁特似乎马上要恢复往日“中东小巴黎”的荣光,迎来大批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可以尽情地在海滩上奔跑,购买黎巴嫩本土设计师制作的服饰和珠宝。然而,一切并不如人所愿。7月30日,以色列空袭贝鲁特南郊的一栋住宅楼后,黎巴嫩音乐会组织者宣布推迟活动,航空公司暂停航班,各国大使馆都建议人们不要前往黎巴嫩。
贝鲁特港口大爆炸遗址,现在成为了旅游打卡地。
与此同时,刚开业4个月的新式法餐厅Plume立即召开员工会议,经验丰富的餐厅经理仿佛预感到接下来战事可能升级并影响餐厅上座率,又或是出于保险起见把成本降到最低,便只得告知一半的服务员停止工作。生在黎巴嫩的人就是这样,随时随地准备着意外的发生,这是一种经年累月养成的思考习惯。
而在这次餐厅裁员的过程中,黎巴嫩青年埃利作为其中一名被裁者,一句抱怨都没有。他告诉我,他想回到黎巴嫩北部老家法拉亚的山上,找一家当地的餐厅继续工作,这样还能离他女朋友近一些。他说:“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没有对与错。”大概是经历过太多的起起伏伏,黎巴嫩人多乐天,只要生命还在、四肢健全,别的都还可以再想办法。
中国姑娘莎莎今年第一次来到黎巴嫩,她和黎巴嫩男友的婚礼原计划于9月下旬在贝鲁特一座古老的教堂举行,但由于战争不得不调整到了埃利后来工作的那家法拉亚的餐厅。就这样,南边是连连炮火,北边是婚礼歌舞,所有人都在努力地克服焦虑、恐惧,期望和平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