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向太平洋的地图时,你会发现那里随处都是美军的基地,构成了一个个遏制中国的咽喉点。”近日,一段在国外视频网站“油管”(Youtube)上获得了超20万播放和近千条评论的视频中,希腊原财政部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生动地描述了美国在军事上对中国的战略围堵。
而就在这段视频在国外引起关注的次日,一份来自中国“南海战略态势感知”智库平台的最新报告,还披露了一组更惊人的数字……
原来,根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智库平台最新发布的“2024年美军南海军事活动不完全报告”,美军不仅在和平时期每年在我国周边海域都会进行“数千架次的抵近侦察和数百次的针对性演习等高强度的军事活动”,而且在2024年,仅在南海及周边海域,美军大型侦察机就进行了约1000架次抵近侦察,海洋监视及测量船累计活动706个舰日,美军的航母战斗群还8次进入南海,全年至少有10艘攻击型核潜艇、2艘巡航导弹核潜艇和1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先后出现在南海及其周边海域,威慑和吓阻意味明显。同时,美军的轰炸机进入南海批次和架次也显著增加,并频繁演练“南北对进”和“分布式作战”。
“和平时期,一国在另一国的周边海域每年进行数千架次的抵近侦察和数百次的针对性演习等高强度的军事活动,无疑有违《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平共处原则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和平利用海洋”等国际法原则和规则”,这家中国智库写到。
显然,这些数据直接击碎了美军每次出现在南海及周边地区时就抛出的所谓“自由航行”和“维护和平”的谎言。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这份报告,也列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趋势。比如美军2024年在南海及周边地区的活动频次增加了,但强度却有所降低。以航母为例,虽然去年美海军航母打击群8次进入南海活动,但其中有5次活动时长仅在3-5天,且多数情况下美军航母打击群是把南海作为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间过航的快速通道,而非实际部署海域。
从报告的分析来看,美军在南海活动的强度降低,是因为美国的国力已经难以支持其军队在全世界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了。比如,报告指出,随着巴以冲突和红海危机升级,美军常态化在红海及其周边维持着至少1个航母打击群,印太司令部辖区的部分航母打击群被抽调前往中东进行支援,使得美军南海及西太的航母力量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另外,美国船厂也拖了后腿,由于焊接等低级维修问题,到第七舰队辖区接替“里根”号航母的“华盛顿”号航母迟迟不能就位并展开部署。
当然,也不止是航母战斗群,报告指出虽然美军在2024年在西太地区部署了“拳师”号(USS Boxer,LHD-4)和“美国”号(USS America,LHA-6)2个两栖戒备群,但由于船只故障、船坞被占用等因素,两艘两栖攻击舰并未进入南海活动。报告认为,这反映出美军的一些力量已经难以在南海维持常态化存在,两栖舰船维护周期长、零配件短缺、设备设计缺陷等质量问题,导致海军陆战队无法执行作战、训练等任务。
不过,在自身力量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报告指出美军去年在南海及周边海域加强了与其盟友国家的合作演练。其中,美军去年在南海及周边地区(东至菲律宾海,南至澳大利亚)累计开展的110次大型演习演训中,双多边演习达到105次,而单边演习仅5次。联合演习还涉及了多个域外国家,如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法国、加拿大、德国等。其中日本参演次数位列第一,达68场,澳大利亚次之,达28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