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的国防规划者梦想着一场与中国的冲突——但这是一场美国赢不了的冲突。
【文/马尔科姆·凯尤内,翻译/观察者网郭涵】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西方世界正处于单级的“巅峰时刻”。美国实力和主导地位被视作理所当然,在今天成为美国劲敌的国家——俄罗斯与中国——当时依然被幻想着将走上被西方经济与政治秩序同化的道路。
因此,西方的国防规划者仅仅设想了两种未来将会采取的作战方式。第一种情况,西方预测他们将会对所谓的“流氓国家”——比如朝鲜、利比亚与伊朗——发动短暂、剧烈且令人瞠目的高科技条件下的军事干涉。第二种情况,西方将会参与“维和任务”,在全世界荒凉的角落里进行各种“反叛乱”作战。这一切都是为了最终给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带去自由民主与市场经济的模式,它们一度被视作人类政治与社会发展的终极模式。在“后历史终结”的时代,这就是西方视作理所当然的战争形式。
如今,这些美梦早已过时。更糟糕的是,在2023年,它们对西方集团来说不仅看上去愚蠢至极,甚至是自杀性的。乌克兰冲突表明,工业时代的战争已经卷土重来。事实上,也许更准确的说法是,它们从未消失。冲突伊始,俄罗斯被嘲笑是“仅相当于比利时或荷兰”的经济体量。西方专家确信,这样一个相对较小的经济体量无法承受一场旷日持久的冲突。他们坚信,俄罗斯人会很快用尽导弹,然后打光炮弹,到最后连子弹、手榴弹和工兵铲都会耗尽。
俄乌冲突已持续超过500天,乌克兰面临的弹药短缺令北约国家也焦头烂额
在俄乌冲突持续超过500天后,事实恰恰相反。当谈到战争的话题时,以未经调整美元计价的国内生产总值毫无意义,因为炮弹是由钢铁而非纸币制成。因此,有钢铁工业和工厂但是没钱的意义重大;有钱但没有钢铁工业或火炮工厂的意义很小。最近有消息称,美国将向乌克兰提供集束炸弹——一种备受争议的武器,已被绝大多数北约国家禁用——这很能说明问题。倒不是出于道德层面的理由,而是这件事暴露出美国的窘迫:“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已经几乎没有常规弹药能够运往欧洲。”这还是在美国从库存中掘地三尺,从每一个盟国搜罗弹药之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