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联华、中美正式建交
令新保守主义者和新右翼十分不满的是,卡特在拥抱对苏缓和、军控和战略稳定的同时,苏联却自70年代中期开始全面强化在全球南方的战略存在和兵力部署,相继在安哥拉内战、也门内战、莫桑比克内战、欧加登战争等民族解放运动中获得斐然优势,苏联尤其指派古巴出兵数万在南部非洲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和革命输出;核战略方面,苏联核导弹的分导式多弹头技术进步显著,核军力已显著在数量层面超过美国,所谓苏攻美守的表象进一步加剧。正如70年代初美方核谈判代表亚历克西斯·约翰逊所言,苏联应意识到美国“不会接受劣势”,顺着这一战略思路,右翼力量加速集合起来,低调利用净评估等新型战略评估方法逐步拿捏苏联对美比较劣势,于卡特执政后半期谋求运筹抵消战略等强硬举措,决意营造有利于自身的新战略稳定阶段、激发重新努力遏制苏联的“新冷战”。
于是,布热津斯基积极影响卡特的思路逐步获得总统信任。布热津斯基1978年后击败万斯而成为美国外交战略的主要制定者,他强调必须重视中国的地缘优势和国家潜能。早在1977年年中,布热津斯基便建议卡特,对华转让科技装备以“化解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核心科技难点”,“进而提升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提升中国的资源开发能力”;1978年5月布热津斯基随同主管技术转让的国防部高级官员及总统科技顾问访华,他对邓小平郑重表示,“发展美中关系不是权宜之计,而具有战略意义”,“美国乐见强大、和平且得以自卫的中国”,美中具有共同的根本性战略利益,最重要的便是美中对全球及地区霸权主义的反对,白宫将响应中方“四个现代化”目标,全方位提升美中关系水准。至1978年底,卡特政府公开强调,“美方不就盟国对华出售防御性武器持反对意见”,先行默许西欧盟国提升对华军售及技术转让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