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卡特初具问鼎白宫意志的同时,1972年6月突发的水门事件及73至74年围绕尼克松总统违宪、干预司法、撒谎连篇等严重丑闻的爆炸性激发,大大挫伤了尼克松及后继者福特总统的威望,卡特则逐步树立自身“绝不对选民撒谎”“远离华盛顿权势集团”的清新政治形象,在民主党内站稳脚跟,替代民主党内元老休伯特·汉弗莱于1976年7月成为总统候选人。1976年年底的大选中,卡特以175万张普选票优势略微胜过时任共和党总统福特。1976年民望很高的里根在党内初选中曾惜败于福特,要是里根当年就参选总统,卡特不一定会胜利,世界历史、冷战进程和中美关系也会大大改写,当然这是后话了。
继承美苏战略稳定、推动双边战略核军控
在对外决策方面,卡特个性比较优柔寡断,缺乏对外决策经验,致力于开放型决策模式,这导致美国外交主线不明,对苏策略不够强硬,卡特最初的竞选团队1975年时居然没有人有护照。为解决上述难题,卡特就任后的对外政策班底同之前尼克松、福特政府有比较大的继承关系。其中,国务卿塞勒斯·万斯主张全面承继前两届政府搭建的美苏战略稳定结构和美苏缓和(Detente)格局,全面推动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定落实并继续推动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SALT);国防部部长布朗则基于自身曾为兰德公司高级研究员和加州理工学院院长的学科训练及战略选择,认定要强化对苏战略中的竞争特质,不接受70年代所谓苏攻美守、美苏平起平坐的国际政治现实,主张增加苏联在全球的地缘政治难点,激发美军核常军备的对苏优势。布热津斯基尤其认为,苏联作为超级大国的崛起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政治的中心特征,美国不能沉湎于对苏缓和及战略稳定,而要全面追求对苏优势、积极压迫苏联,激发遏制苏联的新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