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拥堵费征收方案历经超过8年的商议。纽约州立法机构2017年就拥堵费方案提出动议,初衷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同时为改善公共交通筹措经费。在汽车至上的美国城市里,这项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中经历了多次反转。
2023年7月,拥堵费政策得到联邦政府批准,原计划于2024年6月底实施,然而六月初,纽约州州长凯茜·霍楚尔叫停该计划,但后来11月大选结束后又推出调整后的拥堵费实施方案。经过新一轮讨论和调整,拥堵费政策在今年1月初重新实施,纽约成为美国首个征收交通拥堵费的城市。大小车辆进入曼哈顿特定繁忙地区,均需按日交拥堵费。
罗雨翔说:“拥堵费政策又重新实施了,但未来仍有可能面临法律挑战。”市民和利益相关者对拥堵费政策态度不一,部分人认为这会增加他们的出行成本。政策的实施仍面临着法律层面的挑战,可能会被再次告上法庭。美国政治气候的瞬息变化也让这项城市政策频添变数。2月初,特朗普在美国媒体采访中猛烈抨击征收拥堵费“对纽约具有破坏性”,并表示将通过联邦交通部向纽约州政府施压。
一项政策持续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这效率也太低了吗?对此,罗雨翔认为这是多元硬币的另一面。他说:“这种反复是民主的代价,虽然过程漫长且复杂,但最终的决策是经过多方博弈和讨论的结果。一个开放的制度可以让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充分表达意见,但同时也确实很难平衡效率和公平。”
新周刊:书中提到“高线的遗憾”,一个理想的公园建成后,仍然会面临许多现实的挑战。在运营一个好的公园时,通常会遇到哪些难题?
罗雨翔:在美国的规划界,最常讨论的词是“公平”。如何在设计中照顾到弱势群体,特别是低收入人群,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免费开放的公园设计得非常高端、非常精致,反倒可能会让低收入群体觉得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