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枚金印1784年出土,现藏于福冈市博物馆,成了中日两国古代关系的见证。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的日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
汉字也更像是一种罕见的图案。日本开始学习汉字,要等到公元284年。
当时,朝鲜半岛上有一个国家,名为百济国,有一名学者名为王仁。他带着十卷论语和千字文来到了日本。当时的日本国君,应神天皇请他成为太子的老师,教授汉语与儒学,佛经也流入日本。因此史学家多数认为,
公元3世纪末,才是汉字汉学传入日本的开端。
(王仁)这段历史在《隋书》中也有所记载,没有从百济国习得文字之前,倭国还处于刻木结绳的阶段。
日本流传最早的正史《日本书纪》中也说;“上古时期,未有文字”。
也就是说,直到汉字传入前,日语还处于只能说不能写的阶段。
二、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文字再次演化此后,日本的中央政权为了加强自身统治,更加频繁地向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与生产技术。
时间来到公元618年。在这一年,唐朝建立了。此后的唐朝日益兴盛,威名远播,大小国家信服唐朝的鼎盛与富庶,推崇备至,都派人前来朝贺学习,日本也不例外。
(西安遣唐使碑)
630年,日本第一次向唐朝派遣了遣唐使。使团初期只有一二百人,后来规模扩大到500余人。这些人来到唐朝后,向唐朝学习先进的经济、文化与政治制度,一时间,日本社会的文学,艺术,思想等方面,都对中国文化推崇备至。
其中应涌现出了不少历史名人,如诗人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在担任遣唐使期间,与李白、王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弘扬佛法,他所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
(唐招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