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配合美国等“价值观同盟”,通过话语构建,试图将中国塑造成“威胁和平”、“破坏国际法秩序”的“共同威胁”,陷中国于“道德”包围,影响中国的国际声誉。
从特朗普到拜登政府,美国通过高层讲话、政府文件、媒体报道等方式,不断指责中国在南海地区“霸凌”、“恐吓”、“压迫”弱小国家,“侵犯”邻国的海洋权益,并称中国的岛礁建设活动是“军事化”南海、中国在专属经济区等管辖海域的执法活动破坏了国际法赋予的“航行/飞越自由”权利。美国还数次重提所谓的2016年菲律宾诉中国南海仲裁案的判决,并在2020年《南海问题立场声明》中首次否定中国主权主张及“九段线”的合法性,将“强权就是真理”的“帽子”扣在中国头上。马科斯上任以来,亦多次重提不被中国接受的南海仲裁案裁决,呼应美国指责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洲部分国家领导人和媒体也跟随美国,用美国惯用的语汇来形容中国在南海地区的行为、定义中国主张的合法性,将中国塑造为法律和正义的“对立面”。
“三人成虎”,部分外媒重复使用相同的话语来描述中国,民众难免被误导。这些指责中国的语汇,根源于政治动机,未经严谨的事实调查和系统的国际法论证。许多冲突事件或法理上的争议,或是被断章取义、或是被无中生有、或是被颠倒黑白,其结果是,事实仿佛不再最具说服力,最重要的是民众经常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什么就是“合理”的存在。一些不明真相的民众在交流转述的过程中,又不自觉地成为了这些言论的“拥趸”,扩大了它们的传播,增强了它们的影响力。所谓“价值观同盟”,正是想利用“话语构建”这把“软刀子”,将“谣言”转化为政治、法律和道德压力加诸中国,迫使中国在现实层面作出让步。对此,中国必须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