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与杜特尔特形成了鲜明对比。中菲发生海上冲突后,新总统的话语往往展现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以及对抗中国的强硬之姿。例如去年年底黄岩岛冲突发生后,马科斯表态称,该岛是菲律宾的“领土”和“群岛的一部分”,只有菲律宾人具有在“西菲律宾海”活动的“合法权利”。他将中国海警和海上民兵的行动形容为“挑衅”、“非法存在”、“危险行为”、“违反国际法”、“破坏国际秩序”等,并表示这些只会激发菲律宾人保卫“国家主权”的决心。本月22号,中国公布了月初与菲律宾达成的仁爱礁协议“三原则”,包括以“仁爱礁主权属于中国”为前提。对此,马科斯再次反驳,称马尼拉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不能让步,也不能动摇”。
马科斯在竞选时曾说,如果中国不参加仲裁,那么仲裁就没有用了,与中国达成双边协议才是解决海上争端“唯一切实可行的选择”。可见他原本并非“鹰派”,上台后立场发生转变有如下几个可能的原因:一是菲律宾政府内部“鸽派”力量不敌“鹰派”,被迫作出政策妥协。二是配合美国等西方盟友,获取国际支持。三是通过塑造外部“敌人”转移国内矛盾,特别是淡化国民对马科斯家族腐败史的记忆。这有助于马科斯摆脱历史旧账,在菲律宾人民心中树立积极维护国家利益的正面形象,为个人和家族积累新的政治资产。
第二,菲律宾刻意炒作岛礁争端,争取“外援”扩大防卫网络。
仁爱礁和黄岩岛对菲律宾而言,与其说是它要“坚决捍卫”的“海上领土”,不如说是它用以博取国际关注、寻求外部支援、扩大自身国防安全网络的“棋子”。为此,马科斯政府以其上台后提出的“透明度倡议”为名,邀请西方媒体登上菲律宾的海警船参与巡航,目的是“曝光”中国舰只在双方冲突中的“危险”行为,让国内外民众看到所谓中国“霸凌”弱小的画面。然而,菲方释出的现场影像往往与中方有所出入,试图通过“断章取义”的方式来误导国际社会。菲律宾当下的这一“策略”与1995年中菲美济礁冲突时如出一辙。当年菲律宾也是有意邀请西方媒体随船拍摄,但并未得到美国的有力支持,反而被中国夺回了美济礁的实际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