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此次“欧洲防务产业战略”文件发布后,负责数字政策和竞争事务的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玛格丽特·韦斯塔格也表示,由于欧洲安全局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成员国激增的国防预算应“共同投资并投资欧洲”,并使欧洲“从危机应对模式转向结构性防御预备模式”。这些举措都表明未来欧洲防务产业合作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结构性集中与共享,提升整体防务能力与效率,以应对新形势下欧洲所面临的可能战争需求。
难以实现“以军工合作促进防务合作”目标
从未来发展来看,虽然欧盟战略自主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不断推动加快防务产业建设进程,但由于各国对于加强防务产业合作的目标和意愿不同,再加上对本国军工企业与市场的保护严重,防务市场总体仍呈割裂状态,无法形成拳头效应,从而使得欧洲防务工业合作前景并不明朗。
首先,尽管欧盟推行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但成员国之间缺乏有效协调机制,难以达成实质性成果。例如,自2019年以来,欧盟军事委员会一直在制定国防数字化议程。但是各成员国对数字和新技术加强防务作用尚未达成共识,对欧洲武装力量的国防数字化水平缺乏系统性了解,缺乏定期共享机制和评估手段。此次欧盟发布《欧洲防务战略》后,欧盟委员会内部市场委员布雷顿提出,要在未来数年投入约1000亿欧元,以发展国防工业和增强对美竞争力和对乌军援,但并没有获得成员国一致同意,德国等其他国家仍然持保留态度。
其次,欧盟成员国国防开支与其经济能力仍不匹配,导致防务工业新技术研发不足。例如,欧盟在“永久性结构化合作”框架中要求各国将国防预算的2%用于研究和技术,但目前很少有国家能够达到。虽然在俄乌冲突的刺激下,很多国家大幅提升国防开支,但仍与其经济能力和防务需求不匹配。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欧洲国防承包商几乎没有能力和意愿来扩大武器制造能力,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而导致欧盟整体军工产业产能有限,即使产品技术取得突破,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供应足够的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