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近期,欧盟委员会发布首份“欧洲防务产业战略”,就加强欧盟国防工业能力明确了长期愿景,提出要重点加强由欧洲防务基金扶持的研究项目,鼓励欧盟成员国共同采购军事装备,并减少对美国等第三国的依赖,最终实现到2030年各成员国订购军事装备的50%由欧洲自产的目标。
点评:防务自主是欧洲战略自主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欧洲防务能力建设尤其是防务产业一体化进程速度明显加快,战略自主意识进一步觉醒。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加强了防务装备本土化制造的决心。此次欧盟发布首份“欧洲防务产业战略”,标志着其在推动防务能力提升尤其是防务产业一体化建设进程方面速度明显加快。但是,由于受到共同战略目标缺失以及相关政治与利益敏感性等问题影响,欧盟在实施全面加强防务产业合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可能难以实现预期战略目标。
“欧洲防务产业战略”的目标是提升欧洲整体防务工业能力。
欧洲防务一体化进程的里程碑
近年来,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与对抗日趋激烈,世界各地的热点冲突此起彼伏,各种非国家行为体破坏稳定的干预和行为也不容忽视。作为目前欧洲最具权威的区域性组织,欧盟将防务一体化作为其战略自主的核心内容,不断通过出台战略文件、完善法律框架等方式,构建常态化和多样化的防务合作体系。
2013年7月,欧盟发布了题为《成为更富竞争力和更有效的防务和安全部门》的报告,建议深化成员国内部防务市场建设,特别是加强军事和民事部门的协同增效,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开发更多军民两用产品,以提升防务工业的整体竞争力。随后,欧盟专门设立了欧洲防务基金,同时启动“永久性结构化合作”框架,明确表示要通过增强欧盟成员国的国防技术基础,提升欧洲整体防务工业能力。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针对其在武器装备生产和采购领域面临的困境,开始制定更为务实和具有针对性的政策。2023年5月,欧盟通过《支持弹药生产法案》,要求提高欧洲生产弹药和导弹及其零部件的能力,支持成员国弹药去库存化、联合订购弹药和导弹,以及紧急向乌克兰运送弹药和导弹等。随后,欧盟通过了一项联合国防采购文件《通过共同采购加强欧洲国防工业法案》和一项增加弹药生产的文件《支持弹药生产法》,鼓励成员国提升防务产能,并承诺联合采购达到三个成员国可从欧盟预算获得部分补偿,以推动成员国在装备生产和采购方面加强合作。
此次欧盟发布“欧洲防务产业战略”,是其防务一体化进程的一块重要里程碑,不仅体现了加强自身防务工业发展的决心和意志,也推动了其防务一体化政策走向深化。从内容上来看,该防务战略包括要明确合作采购防务装备的比例,提出要使欧盟内部贸易占欧盟防务市场价值的35%以上,以扭转从非欧盟供应商购买军事系统的趋势,同时确保欧盟能在出现短缺或危机时立即增加关键供应,避免产生对第三国的严重依赖。此外,该战略还宣布推出“共同利益大型防务计划”,提出将在2025至2027年动用15亿欧元预算,以增强欧洲国防技术与工业基础的竞争力,特别是加强在网络、防空、太空等新兴领域的合作。从未来发展来看,该文件将会成为指导欧盟未来5到10年防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不仅有力推动欧洲防务工业能力建设的进程,也极大促进欧洲战略自主意识的提升。
欧盟成员国国防资源没有汇集,防务工业呈碎片化特征,以下一代战斗机研制为例,英国和意大利联合日本启动了一个项目,德国和法国则启动另一个项目。
从地区危机应对转向全面结构性防御
在冷战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欧盟的防务目标主要以应对恐怖主义、难民问题等地区性安全危机为主,但是随着近年来欧洲安全局势出现的显著变化,特别是俄乌冲突全面升级后,其原有的地区安全秩序、格局、力量被彻底打破,安全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此,欧盟开始对军工企业进行重新布局和整合,积极推进欧洲共同军备采购市场建设,以应对越来越迫切的防务安全需求。
在资金投入方面,目前欧盟每年向欧洲防务基金投入50多亿欧元,用于协调、补充和扩大成员国的防务研发投资以及武器装备与技术的采购,同时对防务开支进行统筹配置,有效规划与整合防务产业资源,减少防务领域的重复投入。此外,鉴于当前欧洲各国武器系统缺乏标准化,后勤和跨国维修合作十分复杂,欧盟还积极推进武器系统的统一标准和联合研发。例如,在“永久结构性合作”框架下,欧洲计划新增大量防务合作项目,包括下一代战机、坦克、舰船等传统武器装备以及人工智能、半导体、太空、网络等关键技术领域,同时加大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以实现防务产业能力的整体提升。
俄乌冲突爆发后,极大暴露了欧盟在防务产业能力上的短板。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欧盟弹药最高产量约为每年23万发,仅相当于乌克兰每月的使用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其对乌克兰的援助承诺。在这种情况下,欧盟认识到,只有把各国的防务装备产业整合起来,尽可能地实现所有防务装备都在欧洲地区制造,才能真正保证欧洲地区的防务产能,让欧洲安全不再受制于人。为此,此次欧盟在公布“欧洲防务产业战略”的同时,还建议构建一个类似美国对外军售计划处(FMS)的机构,其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多达一半的防务系统在欧盟内部采购,以扭转从第三国购买大部分军事装备的趋势。
此外,此次“欧洲防务产业战略”文件发布后,负责数字政策和竞争事务的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玛格丽特·韦斯塔格也表示,由于欧洲安全局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成员国激增的国防预算应“共同投资并投资欧洲”,并使欧洲“从危机应对模式转向结构性防御预备模式”。这些举措都表明未来欧洲防务产业合作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结构性集中与共享,提升整体防务能力与效率,以应对新形势下欧洲所面临的可能战争需求。
难以实现“以军工合作促进防务合作”目标
从未来发展来看,虽然欧盟战略自主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不断推动加快防务产业建设进程,但由于各国对于加强防务产业合作的目标和意愿不同,再加上对本国军工企业与市场的保护严重,防务市场总体仍呈割裂状态,无法形成拳头效应,从而使得欧洲防务工业合作前景并不明朗。
首先,尽管欧盟推行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但成员国之间缺乏有效协调机制,难以达成实质性成果。例如,自2019年以来,欧盟军事委员会一直在制定国防数字化议程。但是各成员国对数字和新技术加强防务作用尚未达成共识,对欧洲武装力量的国防数字化水平缺乏系统性了解,缺乏定期共享机制和评估手段。此次欧盟发布《欧洲防务战略》后,欧盟委员会内部市场委员布雷顿提出,要在未来数年投入约1000亿欧元,以发展国防工业和增强对美竞争力和对乌军援,但并没有获得成员国一致同意,德国等其他国家仍然持保留态度。
其次,欧盟成员国国防开支与其经济能力仍不匹配,导致防务工业新技术研发不足。例如,欧盟在“永久性结构化合作”框架中要求各国将国防预算的2%用于研究和技术,但目前很少有国家能够达到。虽然在俄乌冲突的刺激下,很多国家大幅提升国防开支,但仍与其经济能力和防务需求不匹配。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欧洲国防承包商几乎没有能力和意愿来扩大武器制造能力,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而导致欧盟整体军工产业产能有限,即使产品技术取得突破,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供应足够的武器装备。
最后,欧盟成员国国防资源没有汇集,防务工业呈碎片化特征。目前,欧洲总共有约2200家国防承包商,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小、分布散,缺乏国际竞争力。同时,这些国防承包商往往受到本国政府政策限制,只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生产,没有统一规划。例如,目前欧洲关于第六代战斗机开发项目“未来作战空中系统”就有两个项目在平行开展,一个是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的合作项目,另一个是意大利与英国的战斗机发展项目,不仅重复建设情况严重,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由于各国对威胁感知和防御需求不同,缺乏共同的战略愿景,这些都会影响欧洲防务产业合作的持续深化,使得欧盟开展防务产业合作更多的只停留在政治意愿层面,很难形成“以军工合作促进防务合作”的理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