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专家张学峰介绍说,现在欧洲的炮弹生产调节是基于市场的,军方想让企业增产炮弹,行政指令发挥不了作用,只能通过增加订单的方式,但是增加订单后,工厂产量增幅不大,结果导致炮弹价格上涨。俄乌冲突前,155毫米炮弹的价格两千欧元,后来高的时候涨到了八千欧元。而美国方面,炮弹工厂是政府所有,承包商负责运营,美国陆军有很大的话语权,所以美国的炮弹工厂就会轮班倒生产炮弹,采购现代化的设备,增加产能。
“欧洲军工转换成战时经济的话,政府会有更多的话语权,提高生产效率。”张学峰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将增产弹药遇到困难甩锅于中国。据《环球时报》3月3日援引法新社报道,一名欧盟官员表示,由于缺乏火药,法国难以继续制造导弹和炮弹。而火药短缺问题,是因为缺少原料硝化棉。硝化棉也称为火药棉,是火药制造的关键成分。
布雷顿此前表示,欧盟在寻找火药原材料方面面临挑战。他说,制造火药粉末需要一种“特殊的棉花”,而这种棉花“大多来自中国”。去年10月16日,欧洲议会公布了基于欧盟委员会《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提案的修订稿,进一步收紧进口政策,对中国棉花产品进行打压。(责任编辑:傅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