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他们也担心一旦美印出现冲突,在美国的技术干涉下,自己购买的F-35C会部分,或者完全失去作战能力。
而“超级大黄蜂”F/A-18E/F虽然相对来说好一些,是美国和印度都能接受的选项,但也不是完全不受政治变化的影响。
另外在飞行性能上,“超级大黄蜂”对印度来说也并不理想,这是一个很大的竞争力劣势:除了低速状态下的大迎角指向能力,它在加速、爬升、盘旋、滚转、巡航效率(特别是挂载状态下)都不如“阵风”战斗机。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大黄蜂”家族的特殊发展背景。
它们的总体布局路线都是发展自F-5E而来,从YF-17到F/A-18A/B/C/D再到F/A-18E/F/G不断放大加重。
但F-5E的一系列原始布局特征——包括未采用翼身融合设计,未采用尾撑布局式平尾,机翼设计过度偏向于平直翼等,都随着飞机的放大加重,不断成为拖累飞机总体性能的关键因素。
F-5E布局放大修改到YF-17级别时就已疲态尽显,在飞行性能对比测试中完全被YF-16压制,但其宽机身和起落架布局具备远比YF-16适合上舰。
发展到“超级大黄蜂”F/A-18E/F,机翼刚度不足的问题,已经对滚转性能形成了严重的困扰。
即使是通过强化机翼结构、修改飞行控制设计(机动襟翼差动参与滚转控制)也没有彻底解决。同样问题在F/A-18E/F上进一步恶化,这导致该机的滚转能力在三代机中处于垫底水平。
“阵风”目前缺乏“超级大黄蜂”家族配套的JHMCS头盔显示瞄准系统。
“超级大黄蜂”家族最强的产品竞争力,在于价格、机载设备和配套武器,比如其头盔显示瞄准系统就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产品卖点。
但在最核心、最敏感的电子战能力上,美国愿意向印度开放到什么程度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尽管目前印度的电子特种飞机实际上已经以美国产品为主:E/A-18G“咆哮者”这样的型号上很多设备和软件、数据的敏感程度,未必比F-35C要低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