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航空
根据《印度快报》3月22日报道,印度国会很可能会批准花费数十亿美元、采购26架“阵风”M舰载机的方案。
“阵风”M
如果这一方案最终获批,也并不令人意外。
进入喷气动力时代后的常规起降战斗机,起降速度更高,飞机普遍也更重,航母需要复杂的拦阻系统和额外强化的舰体结构才能适配这些飞机。这也意味着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技术,也因此,世界上拥有常规起降航母的国家寥寥无几。
而为了适应着舰的特殊起降要求,舰载机的设计所遭受的约束以及要付出的代价,也远比陆基飞机更多、更大。
因此,抛开是否具备能力这一客观情况,仅仅是有足够意愿设计舰载机的国家,甚至比拥有常规起降航母的国家更稀少。
因此,印度想进口舰载机,型号选择范围必定极其狭窄——除了俄罗斯的米格-29K之外,只有美国的“超级大黄蜂”系列、F-35C,以及法国的“阵风”M。
LCA“光辉”与米格-29K
印度LCA舰载机着舰
印度在法国等国家的技术支持下自研LCA“光辉”飞机,虽然成功实现了航母起降,但无论是飞机本身的总体性能级别,还是飞机的成熟程度,都不足以满足印度海军的战略需求。目前,印度海军的空中主力依然是来自俄罗斯的米格-29K。
印度米格-29K着舰
但米格-29K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对于印度海军而言是无法解决的:
01可用寿命不足
印度航母的作业环境极其恶劣,高温、高湿、高盐度的海域环境,对舰载机的环境耐受能力和可靠性是极其苛刻的考验——而这向来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能力短板所在。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米格-29K面临的不仅仅是可用寿命的下降问题,更重要的是包括发动机等关键系统在内的可靠性和维护性严重不足。
多年来,印度与俄罗斯在这方面一直矛盾重重,甚至一度激化到印度拒绝接收新机。
02电子电气能力不足
近年来,俄罗斯在电子电气等领域的技术能力与世界一流水平差距不断扩大。这直接制约了其航空装备机载设备和配套武器系统领域的水平和发展前景。从远期来看,印度方面认为俄战机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03产能受限
加之近两年俄乌冲突的爆发,极大地挤压了俄罗斯军工的产能,并切断了俄罗斯对外技术合作的渠道。
一方面,类似苏-30MKI这样“俄式平台+西方机载设备”的合作模式已经不再可行、不可复制;另一方面,从国际政治立场来说,印度也认为自己必须与俄罗斯拉开距离。
F-35C与F/A-18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印度选择从西方引进新的舰载机是必然结果。
而在可选的三种机型中,F-35C是首个可以排除的选项——无关于该机能否适配滑跃起飞航母,而在于美国不愿意卖,印度也不怎么愿意买。
F-35C
对于F-35的出口问题,美国一直相当谨慎,主要是为了防止该机的关键技术秘密外流到非盟国国家和所谓“对手”手中,土耳其失去F-35购买资格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从装备采购的传统来说,印度可以算是俄罗斯的盟友。美国和印度在政治领域的关系,直至近十年内才出现大幅度改善……短短几年,还不足以令美印关系达到亲密互信、可以出口F-35C的地步。
而印度国内,也有非常强烈反对引进F-35的声音:在多次印巴战争中,美国都站在了印度的对立面。特别是印度核试验后,美国一度对印度施加了非常严厉的技术制裁,很多印度军政高官政要对此记忆犹新,一直对美国抱有很强的警惕心。
而对于F-35C,很多印度高层和专家认为,如果不能获得全套的美式体系支持,F-35C很难发挥出完整的作战能力。而目前,印度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此外,他们也担心一旦美印出现冲突,在美国的技术干涉下,自己购买的F-35C会部分,或者完全失去作战能力。
而“超级大黄蜂”F/A-18E/F虽然相对来说好一些,是美国和印度都能接受的选项,但也不是完全不受政治变化的影响。
另外在飞行性能上,“超级大黄蜂”对印度来说也并不理想,这是一个很大的竞争力劣势:除了低速状态下的大迎角指向能力,它在加速、爬升、盘旋、滚转、巡航效率(特别是挂载状态下)都不如“阵风”战斗机。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大黄蜂”家族的特殊发展背景。
它们的总体布局路线都是发展自F-5E而来,从YF-17到F/A-18A/B/C/D再到F/A-18E/F/G不断放大加重。
但F-5E的一系列原始布局特征——包括未采用翼身融合设计,未采用尾撑布局式平尾,机翼设计过度偏向于平直翼等,都随着飞机的放大加重,不断成为拖累飞机总体性能的关键因素。
F-5E布局放大修改到YF-17级别时就已疲态尽显,在飞行性能对比测试中完全被YF-16压制,但其宽机身和起落架布局具备远比YF-16适合上舰。
发展到“超级大黄蜂”F/A-18E/F,机翼刚度不足的问题,已经对滚转性能形成了严重的困扰。
即使是通过强化机翼结构、修改飞行控制设计(机动襟翼差动参与滚转控制)也没有彻底解决。同样问题在F/A-18E/F上进一步恶化,这导致该机的滚转能力在三代机中处于垫底水平。
“阵风”目前缺乏“超级大黄蜂”家族配套的JHMCS头盔显示瞄准系统。
“超级大黄蜂”家族最强的产品竞争力,在于价格、机载设备和配套武器,比如其头盔显示瞄准系统就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产品卖点。
但在最核心、最敏感的电子战能力上,美国愿意向印度开放到什么程度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尽管目前印度的电子特种飞机实际上已经以美国产品为主:E/A-18G“咆哮者”这样的型号上很多设备和软件、数据的敏感程度,未必比F-35C要低多少。
既然F-35C购买无望,那么印度的主要选项就只有“超级大黄蜂”和“阵风”M了。
与“超级大黄蜂”相比,“阵风”M的劣势主要在于飞机本身价格昂贵,而且配套的法式武器在任务配置的丰富、灵活程度和性价比上,也同样无法与美国相比。
不过,由于印度空军已经采购了陆基型“阵风”,海军再采购舰载型号“阵风”M的成本劣势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弥补。
但是与美制飞机相比,“阵风”M的优势也是显著的。
除了总体布局上,“阵风”M的设计水平要优越得多,在飞行性能上拥有巨大的优势外,最关键的一点是法国在军事贸易中附加的政治诉求较少,对客户国家的政治干涉意愿较低。在2014年克里米亚半岛事件之前,法国甚至可以向俄罗斯出口“西北风”两栖攻击舰:这是仅次于航母的进攻性装备。
尽管在电子战等部分核心能力上,法国当然不如美国;但对于印度,法国可以提供的出口产品性能却很可能不低于、甚至明显优于美国的出口产品,虽然价格上毫无优势甚至要昂贵得多。
因此,对于目前需要较高可靠性并异常重视海上制空权争夺的印度海军来说,“阵风”M确实是最适合他们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