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帕哈尔加姆镇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袭击事件。四名武装分子从森林中冲出,向游客疯狂扫射,导致26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尼泊尔公民。这是该地区25年来最血腥的平民袭击事件。
印度政府迅速指责巴基斯坦支持的“克什米尔抵抗运动”策划了此次袭击,并称该组织是联合国认定的恐怖势力。巴基斯坦则否认指控,暗示事件是印度自导自演的“假旗行动”,意图转移国内矛盾。
莫迪政府在24小时内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措施,包括暂停1960年《印度河用水条约》,切断巴方60%的农业灌溉水源,威胁3000万人饮水安全;关闭唯一陆路口岸阿塔里检查站,切断两国人员与贸易通道;驱逐巴驻印军事顾问,限制外交人员至30人,取消所有巴公民签证并限期离境。
面对印度的攻势,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紧急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宣布对等反制措施。巴方全面暂停与印度的贸易(含第三国间接贸易),重创印度克什米尔苹果出口,损失达3.2亿美元;对印度航空公司关闭领空,切断南亚空中走廊;限制印驻巴外交人员,取消印公民免签资格。
克什米尔问题的历史裂痕始于1947年印巴分治后,穆斯林占多数的克什米尔因土邦王公亲印而归属争议,引发三次战争。2019年印度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引入8.5万移民改变人口结构,进一步激化了武装反抗。此外,两国均拥有核武器,2019年的空战曾令全球屏息。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谴责袭击,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避免核对抗。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表态支持印度追凶,但未直接斡旋。中国外交部谴责恐袭,敦促对话解决分歧。
目前,印军向边境集结布拉莫斯导弹,巴方提升防空预警,双方侦察机频繁抵近。经济方面,巴基斯坦1200万公顷农田面临干旱,印度旅游业损失超过80%订单,双输局面凸显。世界银行正在斡旋水资源争端,2012年双边贸易机制或成破局钥匙。
这场恐袭揭开了克什米尔77年的历史伤疤。当“水武器”与核威慑交织,南亚和平命悬一线。莫迪的强硬与夏巴兹的怒火能否被理性拉回谈判桌?世界正屏息以待。(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