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东局势再度紧张,伊朗和以色列刚停战第二天,伊朗外长便紧急致电中国外长。中国外交部在通报时,罕见地将伊朗外长的发言放在前面,显示出这次通话的重要性。
伊朗外长详细介绍了中东最新战况,特别提到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严重违反国际法。他强调伊朗被迫反击,虽然双方已暂时停火,但局势仍不稳定。他还感谢中国的支持,并希望中国能在缓和冲突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方面态度明确,王毅外长表示袭击伊朗的行为不对,支持伊朗维护主权。但他也提出了两点期望:一是希望伊朗能实现真正停火,二是要求伊朗继续保护在伊中国公民的安全。这表明中国既支持伊朗又设定了底线,避免完全站队但也不袖手旁观。
此前两天,伊朗外长访问莫斯科,与普京会面。在克里姆林宫,他提到俄罗斯帮助建设核电站,但现在面临美国和以色列的攻击。伊朗显然在寻求俄罗斯的支持,但俄方仅表态支持,具体援助尚未落实。伊朗此时四处寻求支持,反映出局势的紧迫性。
伊朗目前处境艰难,既不想彻底倒向西方,又不愿完全投靠中俄,结果陷入两难境地。相比之下,土耳其作为地区大国,灵活应对北约和俄罗斯的关系;印度则凭借其庞大体量和莫迪政府与多国的良好关系,在外交上更加游刃有余。
朝鲜的情况与伊朗类似,都受到制裁影响经济,但朝鲜直接将拥核写入宪法,与美国谈判时态度强硬。而伊朗试图两边讨好,结果却处处受制。美国一动手,伊朗的真实底牌和内部派系矛盾便暴露无遗。
中国在这次事件中的表态值得关注,既谴责袭击又支持伊朗自保,同时强调保护本国公民安全。这种平衡各方利益的态度,既避免卷入冲突又确保自身利益。俄罗斯虽帮助建设核电站,但在关键时刻仍保持谨慎,不准备替伊朗承担更多责任。
尽管以色列宣布停火,背后依然暗流涌动。伊朗若想解决问题,需先理清自己的目标,是继续对抗还是与西方谈判。其他国家都在调整策略,伊朗这种不上不下的状态时间越长越被动。
中东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传统大国影响力减弱,新兴力量开始发挥作用。中国这种既不火上浇油也不旁观的态度,或许能为其争取更多空间。伊朗当前最需要的是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