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20世纪重大国际事件正在成为管控当代危机的教科书(4)

    2022-12-06 09:14:14 来源:海外网

    在理解危机本身时,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有关各方的逻辑与随后结果的性质的相关性。各国掌握着有限的计算对手做出反映的能力。此外,互动通常发生在几轮谈判中,因为双方从以前的接触中吸取了各种教训。分析危机局势的经验也指出了化解有关各方的风险,这些工作都需要不可调和的对手完成。一部分举动是由于他们有意识的姿态决定的,如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各方倾向于夸大自己的决心,并且尽可能妖魔化对手。

    事实上,国际政治很少具有无条件的善与普遍的恶之间斗争的性质。

    诺贝尔奖得主汤玛斯·谢林指出,在分析国际冲突時,零和博弈模式是不正确的。研究人员确信,应该从“变量博弈”的立场来看待它们。在这种博弈中,一方的收益不一定等同于另一方的损失。例如,在冷战期间,超级大国之间不仅存在矛盾,而且相互依存,有时还有共同目标,例如,首先有防止核世界末日的共同利益。在某些情况下,莫斯科和华盛顿的利益重叠区域进一步扩大。苏联和美国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互惠互利的结果,是向其他大国展示了它们在新兴的两极结构中的地位。危机处理的结果,标志着前殖民帝国从世界舞台上消失。美苏军备竞赛的互利结果,是巩固了超级大国在核武器上的准垄断地位(英国、法国和中国获得了核武器,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之后,其他国家的野心却被顽强压制)。

    尽管存在双方合作的因素,但国际政治危机主要还是双方政治意愿的竞争。在冷战条件下,双方对彼此的物质潜力——常规力量和核力量的数量——有一个不完美但稳定的观念。鉴于可能发生碰撞的代价,使用这些力量和手段的准备程度等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在这种背景下,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旨在向对手展示每个超级大国保护自身利益的承诺,而无论后果风险如何。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