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倘若在敌方是同本国,在宗教、民族与文化等多方面高度相似,且工、农、军工业设施较为完善的国家,直接对其重要目标进行核打击未免性价比过低。因此,借助核武打击其形同鸡肋之地,或采取高空小吨位核爆造成电子脉冲,仅摧毁其电子信息装备等方式,来对其国内“敌己派”进行震慑,并充分调动敌国内亲己势力,或许能带来更高收益。
对于敌盟国而言,适度的核打击,或许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其联盟,迫使其更慎重地在支持与自保之间做出更为理智的平衡,从而显著较少敌方潜在的军事支援。
针对提高报复性核打击毁灭性的考量
报复性核打击,就是当遭到敌核武器毁灭性袭击后,立即对敌实施高强度核打击,摧毁敌重要军事目标或敌政治、经济中心。其目标旨在尽可能让敌方遭受最大损失,使敌方无法承受这种纯粹破坏性打击,并丧失进一步核反击能力。而核打击目标的选取,也正是要使敌方损失最大化。
作为一个国家正常运转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行政机构的中枢行政中心更是重中之重。当对敌方进行了成功的报复性核打击之后,即使敌方的行政能力可能因为主要人员及时撤离而没有完全丧失,其管理效率也大大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来说,行政中心和国家首都是一体的,摧毁地方首都这一行动本身就会严重打击地方士气,从而大大削弱国家对地方的掌控能力。
同时,重要经济目标也是打击的重点之一。重要经济目标并不只局限于金融中心,还包括一些科研基地、通信枢纽等设施,也包含广播电视系统、桥梁以及水库、电力系统,尤其是大型核设施等战略性目标。这些经济目标是支撑敌方进行战争活动的基石,对这些目标进行打击,从短期看可以打击敌方战争信心,在敌方群众中制造恐慌,影响前线补给,从长期看,不同于常规打击,被核打击过的区域很难进行重建。这种“立国之本”般的损失也是大多数国家难以承受的。
作为基础材料,能源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俄乌冲突以来,世界范围内爆发的能源危机更让国际社会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能源目标包括能源产地、能源运输设施和能源集散中心等目标。这其中,打击能源产地最为彻底,可以直接毁掉敌方的能源生产能力。但对于大国来说,能源产地往往不止一个,这就增加了打击难度。除此之外,打击能源运输设施和能源集散中心同样能消耗敌大量能源,并限制敌能源使用,但对敌方的打击明显不如直接打击能源产地。无疑,三者都能极大打击敌方能源的供应和使用,从而严重影响其生产生活和战争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