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乌克兰基辅近郊一处受损的桥梁。图/澎湃影像
这一天是美国情报机构首次预测的俄军“全面入侵乌克兰”的时间。但多曼这样的基辅政治人物早已“习惯”了军事冲突警报。八年前,被视为“亲俄”的总统亚努科维奇在“亲欧盟”抗议活动引发的暴力动荡局势后下台。俄语人口占比超过九成的克里米亚州随即公投并入俄罗斯,东部紧邻俄罗斯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州分离武装也宣布“独立”。交战各方次年达成“乌克兰尊重自治,自治政府不独立建国”的《明斯克协议》,但停火线上的小规模冲突从未间断。
然而,到了2月23日晚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感到不对劲:乌克兰议会、政府、军方及银行网络系统遭到大规模黑客攻击。在乌方的研判中,这被视为“入侵的前奏”。泽连斯基立刻请求和普京通话,被拒绝。几个小时后,2022年2月24日凌晨5时许,多曼和洛夫克都被巨大的爆炸声惊醒。多曼拉开窗帘,看到亮光映照了夜空。他打开手机,这一次议员们不再需要更多的时间判断:21世纪以来欧洲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爆发了。
俄、乌如何走到了这一步?
2021年春天,新上任的美国总统拜登明确“重返欧洲”后,俄罗斯军方集结多支两栖登陆部队在克里米亚举行大规模协同登陆演习,地区局势逐渐紧张。当年6月,美国总统拜登和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在日内瓦签署有关“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但未能阻挡美军向德国、波兰及波罗的海三国增兵,俄军向俄乌边境及白俄罗斯地区增兵的趋势。
与此同时,身处漩涡中心的泽连斯基试图利用紧张局势推动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2021年9月,泽连斯基就职总统两年来首次访问美国,乌政府高层此后也多次访美,除了直接寻求“入约”支持外,基辅当局也试图通过扩大美乌“防务战略合作框架”、寻求美军直接在乌本土部署防空导弹等方式,间接获得美国的安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