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弹道导弹来说,它们体型巨大,弹道很高,末端速度通常在10马赫以上,由此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烧蚀,是隐身材料的噩梦。并且它也有天敌——X波段预警雷达和OTH超视距雷达等。因此,速度就是弹道导弹再入段突防的关键。而红外诱饵,是提高弹道导弹生存力的主要途径,雷达隐身也没必要。
[注:雷达波长越长,探测精度就越低;波长越短,探测精度越高。X波段雷达波长在3厘米以下,且能够360度旋转侦察各个方向的目标,用于弹道导弹防御、测试、演习、训练,并协同观测太空碎片、航天飞机等的运动。但是较短的波长不能被地球曲面和电离层反射和绕射,在大气层内近乎直线传播且会直接穿透大气层,探测不到地平线以下的目标。等到探测到弹道导弹时,它已经距离很近了,预警时间过于仓促。
OTH超视距雷达很好地弥补了这个漏洞,其发射波长在10米到100米之间。其中又可以分为完全地波绕射和电离层和地面之间反复反射探测两者模式。靠电离层反复反射的模式,探测距离更远,发射功率也小。因此可以探测从1000公里到4000公里之外的地平线以下的目标。]
这样看来,有隐身刚需的,只有巡航导弹,这类导弹射程在数百到数千公里,高亚音速飞行居多,滞空时间较长,这意味着它们容易被拦截,而且对方也主要依靠雷达来探测其行踪,因此隐身性能十分关键,各国装备也确实证明如此。
最早研制隐身导弹的是?
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军担心其巡航导弹被苏联先进的SA-10地空导弹击落,开始制订隐身巡航导弹的研制计划。
首先,在战斧巡航导弹的基础上发展具有隐身能力的空中发射的巡航导弹ALCM(Air-Launched Cruise Missile)和地面发射的巡航导弹GLCM(Ground-Launched Cruise Missile)。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在BGM-109战斧巡航导弹基本型的基础上研制了具有部分隐身性能的AGM-109空射型巡航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