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合格家庭证书”
当妈妈拖着疲惫的脚步打开家门时,扑面而来的是透亮的玻璃窗、摆成小方阵的零件盒,还有两个扑过来的“小质检员”。妹妹举着“消毒喷壶”要给妈妈“消灭病菌”,姐姐变魔术似的掏出用乐高拼成的“护士帽”,爸爸则递上一张手写的“家庭质检报告”,上面写着:
合格项:
1.姐姐整理的药箱符合“三查七对”规范(过期药已红袋隔离);
2.妹妹检测的积木零件无毛刺(通规通过三次);
3.全家隐患排查完成(晾衣架垫片已更换,地板缝达标)。
妈妈看着满地的“质检工具”-一放大镜、软尺、便签表格,突然红了眼眶。她抱起妹妹,摸着姐姐的头说:“妈妈在医院给病人打针,要对着光看药液有没有气泡;爸爸在车间查零件,要对着放大镜看边缘有没有毛刺。原来我们的“较真',都藏在你们眼里呀。”
妹妹似懂非懂地亲了亲妈妈的脸颊:“妈妈的白大褂和爸爸的蓝工装,都是“安全战袍”对不对?”姐姐指着墙上的全家福:“就像爸爸说的“合格产品需要每个零件配合',我们家也是“合格家庭”,因为爸爸查细节,妈妈守流程,我们当'小监督员”!”
晨光透过纱窗,照在爸爸工具箱的游标卡尺上,照在妈妈医药箱的消毒棉签上,也照在两个孩子认真“质检”的笑脸上。原来,爱藏在每个0.1毫米的较真里,藏在每个按流程走的步骤里,更藏在这个用细节拼出的温暖早晨里。(小凡、潇远)(责任编辑:许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