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同一时期发生了,俄罗斯和印度达成“免费赠送航母,仅收取适量改造费用”的大型贸易,最终改造却价格节节攀升,使得印度海军饱受耻笑的著名事件。所以国内舆论后来在评价中国放弃购买“克莱蒙梭”号时,往往也参照这一过程称赞中国海军的选择,不过这俩其实还是不一样的。俄罗斯在对印度出售“戈尔什科夫”号航母期间,通过种种手段多收了20多亿美元,确实很有技术,但也很缺乏远见。印度海军在冷战刚结束时,从俄罗斯购入了大量海军装备,其中不乏护卫舰、潜艇等大型装备。而在航母交易结束后,印度海军开始从法国、以色列、意大利等国家采购装备,即使后几个国家的价格更高,这是非常明显的后遗症。
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
法国在造船业领域的口碑一向不错,3万吨航母的轻量化改造费用也不会很夸张,为此反复提价毁掉口碑基本是没有可能的。事实上,国内当时之所以放弃这艘看似唾手可及的中型弹射航母,主要还是担忧英美国家的干扰。在海湾战争后,国内原本计划以俄制伊尔-76为平台,搭载以色列“费尔康”预警系统发展大型预警机。一开始其他国家并没有直接反对,但当伊尔-76降落以色列开启正式改造后,却遭美国强烈干扰而失败。此外,2012年俄罗斯一口气向法国采购了4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在首批两艘交付前夜,也由于局势变动和英美的强烈反对而中止。
印度空军装备的A-50EI预警机
在这类事件中,买家看似并没有直接经济损失(交易失败后,卖家退回了买家支付的全部前期费用),但在这一过程中损失的时间、人力资源却是难以估量的。像中国空警-2000就直到2009年才真正服役,晚了近10年,而俄罗斯海军至今也没能装备现代意义的两栖攻击舰。因此,假如当时中国接受法国提议,接手在1997年退役的“克莱蒙梭”号航母作为海军旗舰。那么最终大概率是以项目持续数年,接近成功时由于英美反对而中止,印度或者巴西则乘机接收即将完工的航母告终。就像印度从以色列接手“费尔康”、埃及从法国购得两艘“西北风”一样,只剩下买家空自悲愤的结局一样。从这一点来说,国内最终选择在“瓦良格”号作为发展航母的基础,看似导致在弹射器领域的步伐慢了不少,实则是最可靠也是唯一能实现的方案。
一度有望进入俄罗斯海军服役的“西北风”两栖攻击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