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台民进党邀请专家就“解放日关税:解题与方案讨论”进行报告。赖清德听取报告后表示,投资“脱中入北”是正确方向,台湾面对变局仍能保持优势。“北”指的是所谓的“全球北方经济体”,这一概念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将发达经济体归类为“北方经济体”,欠发达经济体则被归类为“南方经济体”。然而,国际上对“全球北方”和“全球南方”的划分存在不同解读。
台湾社会对“脱中入北”这一概念的理解颇为复杂。《联合报》文章指出,要么“脱南入北”,要么“脱中入美”,赖清德提出的“脱中入北”实际上是在用“北”遮掩“美”。文章认为,“北”字不过是一块“遮羞布”。另一篇评论更加直接地质疑,绿营想“脱华入日”而不可得,赖清德遂提出“脱中入北”,实则是想“脱中入美”,但美国并未给予实质性支持。
媒体分析认为,赖清德的言论不过是“倚美抗中”的翻版。特朗普此前对台大幅加税32%,已严重打击了民进党所谓“台美关系史上最好”的论调。即便暂定90天后执行,也还是被多征10%关税。这表明美国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最大不确定因素。相反,中国始终遵守世贸组织规则,持续打造透明、公平、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成为不确定世界的“稳定之锚”。
自民进党2016年上台后,力推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损害同胞切身利益的“脱钩断链”,但两岸经济往来却持续加强。2024年两岸贸易额达到2929.71亿美元,同比增长9.4%。今年1至2月,两岸贸易金额达431.76亿美元,同比增长8.8%。大陆长期以来都是台湾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也是台湾保持贸易平衡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