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计算机学科供职长达20年的知名华裔教授王晓峰,不仅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突然“抄家”,而且本应该帮他维权的校方,更是在他没有被起诉任何罪名的情况下,将他以及他同样在学校任职的妻子,双双解聘。
目前,此事已经引起了美国学术界——尤其是华裔学生和学者的强烈关注,一些欧美媒体也在报道此事。这些报道都关注到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在美优秀人才,正在考虑离开美国。
从英国《卫报》美国版的报道来看,王晓峰这位网络安全和密码学教授,之所以会被FBI“抄家”,是因为他被指控没有披露他曾经得到的一笔所谓“来自中国的研究经费”。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几年前,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一个任期时,美国司法部曾经发起过一个名叫“中国行动计划”的执法行动。根据《纽约时报》先前的曝光,该行动名义上是要从美国的高校里抓所谓的“中国间谍”,实际上却制造了多起冤假错案,被美国媒体和智库抨击为是针对华裔学者“为抓而抓”的迫害。其中,所谓的“从中国拿经费没有披露”,更是美司法部在完成抓人任务时惯用的一个诬陷华裔学者的套路。2022年,拜登政府叫停了这一行动,因为该行动被起诉的多名华裔学者最后都被证明是无罪的。
目前,王晓峰的律师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反复表示他是无罪的。实际上,截至今天,王晓峰仍然未被起诉任何罪名。
但随着王晓峰的遭遇不断发酵,《卫报》以及其他报道此事的美国媒体都认为,这预示着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或许会“卷土重来”。
根据这些报道,此案中最让王晓峰及其夫人马念莉,以及印第安纳大学中不少支持他们的教职人员、留学生们感到震惊、愤怒和担忧的是,印第安纳大学的校规明确规定了学校要开除教职人员得至少提前10天通知,而且还应举行校内听证会。可校方在王晓峰夫妇的事情上,却完全没有按照这一校规执行,而是直接按照FBI的要求就把两人都开除了——甚至于面对教职员工的质问和媒体的追问,校方也只是一味地让人们去问FBI。
“每天早上我醒来后,都会以为这只是一场噩梦。我无法明白为什么一所我们为之付出了20年青春的大学,会如此对待我们——根本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没有按程序让我们申辩”,王晓峰的妻子马念莉这样控诉道。但她表示她和丈夫会坚持斗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