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军政府的二把手卢泰愚在1987年也做出了很多让步,比如总统改为一人一票直接选举、比如总统不得解散国会、比如释放政治犯,比如不对示威群众进行暴力镇压,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让步。
可有一条当时被认为很进步,可以防止总统独裁的条文,却为后来种下了一连串的祸端:
总统一届五年,不得连任。
这下子总统是搞不成独裁了,可也没法搞长期规划了呀。由于没有了连任的可能,总统的前半段任期往往急于求成,新官上任恨不能烧三十把火。总统的后半段任期又丧失影响力,除了几个死忠粉,其他官员往往都去投机下一届总统去了。而要稳住死忠粉,一般来说就得给点儿非同寻常的好处——然后这就成了下一届总统清算前任的靶子。
除了卢泰愚玩的心眼儿和做出的让步,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朝野双方都忽视了的问题:总统与国会权力的极限操作,会导致行政瘫痪。
在当时看来,总统的人事权和国会的弹劾权形成了对冲。总统的戒严特权和国会的取消戒严权形成了制衡。国会的财权避免了总统胡乱花钱,总统的否决权制衡了国会的立法权。
可经过尹锡悦和李在明的极限操作,人们才发现:国会要干点儿啥,总统否决;总统要干点儿啥,国会一手弹劾官员,一手捂紧钱包,总统也没法干活儿了;总统铤而走险发动戒严失败被弹劾以后,谁来制衡国会呢?总统都自身难保,剩下的官员、国会还不是想搞谁就搞谁?这里正好解答了很多读者提出过的问题:既然韩国总统是高危职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
除了问世间权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万金油解答,还有一点在于:韩国不是只有总统才危险,而是在互相清算且又谁也弄不死谁的韩国政坛,每一个官员都危险。拥有五年司法豁免权的总统反倒是相对来说最安全的工作岗位。这就像并不是只有红颜才薄命,只不过普通人薄命不受关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