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来了:1987年体制产生的这一连串问题,这么多年就没人管吗?
1987年体制的最大受益者卢泰愚卸任之后,先后有六位总统尝试过修改宪法。他们的思路大致上可以分成两种:
一是学美国,把五年一届,不得连任改为四年一届,可以连任一次。这样总统可以做长期规划、避免顾头不顾腚的问题。一旦总统被弹劾,还有副总统顶上。
二是学法国甚至德国,将总统的权力分给总理。这样总统可以作为稳定器。公众有什么不满,换政府首脑就行。而且总统和总理可以分属不同党派,有利于两大政党之间的磨合,而不是韩国现行体制这样来回翻烧饼。
这两种思路都没有实现的原因错综复杂。简单来说,就是韩国的官员普遍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短平快的总统大选。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1987年体制的弊端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怎么砸在他们头上。
所以修宪的窗口期其实只有在总统被弹劾下台,引发全民反思体制问题的时候。上一次的窗口期是2016年朴槿惠被弹劾期间。当时抓住机会上下串联、推动修宪的带头大哥,就是韩国政坛的无双谋士——金钟仁。
贰辅佐官:改变世界的人们
1940年,金钟仁出生在日本占领下的韩国京畿道。他早年在韩国外国语大学学德语,后来前往德国明斯特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谁能想到,这么一位本科学外语,研究生学经济的专业人才,却成为了韩国政坛最厉害的谋士。
80年代,留学归国的金钟仁先后在军政府和卢泰愚领导下的执政党工作。在1987年韩国政坛的那场大妥协中,金钟仁作为卢泰愚的幕僚,亲身参与其中。今年85岁高龄的他,可能也是曾经近距离见证1987年体制诞生的最后一位政坛大佬。
简要介绍一下他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