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2日下午在白宫宣布所谓“对等关税”举措,签署两道总统行政令,将超大号关税棒砸向全世界。对此,评论员认为,2日被特朗普及其团队吹嘘为“美国解放日”,但实际上并没有谁或企业获得“解放”。相反,由于全球最大经济体一意孤行的关税暴冲与无差别霸凌,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迎来了最黑暗的不确定日与风险动荡日。德国即将卸任的经济部长贝尔伯克甚至批评这是“关税疯狂日”。
特朗普声称域外国家无论远近,不管盟友或敌人,一直在以贸易“抢劫、掠夺”美国。这种言论出自一国元首之口,刷新了国家治理的认知底线。特朗普选择站在国际市场体系与全球经贸秩序对立面,扬言美国要变得聪明、要再次变富。然而,向全世界挥舞关税棒,既无关“解放”,也与聪明、富有毫无关联。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曼昆认为,所谓“对等关税”是几十年来白宫最昏头的经贸政策,既挑战经济学常识,也违逆经济理性。
特朗普及其经贸团队始终回避关税战的核心问题:最终由谁支付进口关税?任何了解西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最终买单者是本土消费者与生产商。彼得森国际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查德·布朗与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教授道格拉斯·艾尔文在《外交事务》杂志撰文指出,即使把所有进口商品的关税加到100%天价,也不足以填补联邦政府财务缺口。此外,大幅提高关税会导致额外成本,减少进口量,进一步降低关税收入。特朗普宣称关税计划将提振本土制造业,但两位经济学家以汽车业为例,指出每新增一个钢铁制造业岗位,下游产业就会有80个岗位受到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