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参谋部主任迈克尔·博伊尔中将在马里兰州国家港举行的“海-空-天”研讨会上,阐述了美国海军未来的发展愿景。他透露,美国国防部正在调整美军联合部队在“未来对华战争”中的训练模式,摒弃各军种各自为战的传统做法,转而开展跨大规模战场空间的一体化协同作战演习,以更清晰地掌握实施此类复杂联合作战所需的各种能力要求。博伊尔指出,在这一转变之前,军种间关键能力需求的生成机制低效且存在缺陷。
报道认为,这些训练内容的变化凸显了美国军方正努力应对“在太平洋战区大规模对抗中国”的前景。博伊尔表示,现状是各军种仍然各自提出需求,这种碎片化的模式必须改变。只有通过实兵的跨军种联合训练,才能探索和验证联合部队的需求。目前美军的联合演习大多是概念性的兵棋推演或常规演习,并未验证过战斗中应优先投入哪些战力。
由于传统演习训练模式在未来“印太地区”预想冲突中的局限性,五角大楼在过去几年试图改变演习方式。起初,美国海军和空军合作进行面向太平洋区域的大规模演习,随后陆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和太空部队加入。这些训练将由实战指挥团队和相关专家自主策划执行,探索如何配备能力和作战。战术专家团队将包括来自加州彭德尔顿军营的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美国空军武器学校和海军战斗机武器学校等单位。此外,太空部队和网络司令部也将参与演练,解决侦察和情报解读等问题。新的演练方式不仅涉及整个联合部队,还将具备明显的前瞻性,研究如何整合2040年和2050年所需的各种能力。
尽管博伊尔没有透露具体行动和演习名称,但更大规模、更高联合程度的演习重要性与日俱增,特别是在应对所谓“印太地区”的突发事件时。例如,今年夏天将在“印太地区”举行的为期两周的“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被视为训练活动的核心,旨在为中国可能的战争行动做准备。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W·阿尔文上将表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复杂环境中部署和维持行动、在受到攻击时维持后勤保障、确保弹药和燃料正确运送至所需之处。最近在加州海岸举行的“竹鹰”大规模演习显示出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一些盟国和伙伴国也将参与今年夏天的REFORPAC演习。
对于部分国家而言,它们对“印太地区”的兴趣也不在美国之下。去年德、法、西班牙等国空军举行了“太平洋天空-24”演习,并与印度、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航空兵力量进行了联合演习和训练活动。这些演习都试图应对该地区未来可能的冲突中的固有挑战。
在所谓“印太地区”未来可能与中国开战的情况下,多军种联合部队及其盟友将在广阔的地理区域内作战。博伊尔的讲话突显出美国军方对其部队是否做好相关战备的焦虑,因为要实现上述构想,必须让美军各军兵种及其盟友实现深度协同。(责任编辑:张小花 TT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