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他宣布将对中国进口的价值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这一举措虽然早有预期,但在中美两国乃至国际社会仍引发不小波澜。中美股市相继出现大幅下跌,投资者担忧中国可能采取反制措施,导致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甚至重演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关税大战。
特朗普在经贸问题上对中国采取了自中美建交以来最为强硬的政策,这些政策虽然看起来不可理喻,但与其一贯风格相符。特朗普否定盟国、自由贸易及美国长期主导的“自由民主国际秩序”,轻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制,主张盟国支付“保护费用”。他在对俄、对朝、对华政策上明显与往届总统不同。特朗普的简单粗暴性格动摇了美国长期以来构建的贸易和外交体系,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其不确定性的担忧。
尽管特朗普政策受到国内政治精英、商界与舆论的牵制,且随着2018年中期选举的到来,政策可能会有所调整,但预计其未来贸易和外交政策仍将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在美国优先原则下,特朗普追求美国经济利益最大化,这决定了他的对外政策是收缩型的,更加重视周边。因此,特朗普会继续降低对全球治理的重视和投入,更重视双边关系,否定多边机制。他对中东、南亚、非洲缺乏系统性地区发展议程,采取限制和排斥难民的消极政策。在全球多边经贸安排上,他主张争取达成“更有利于美的交易”,破坏世界贸易体系开放性。
年内,特朗普政府将加快完成北美自贸区谈判和美韩自贸协定的修订谈判,并启动美英自贸谈判准备工作,研究与印太、非洲开展自贸谈判的可行性。面对日本主导的“TPP11国”进程加速,特朗普抛出了“考虑在TPP相关条款做出修改的前提下重返”的可能性,表明其致力于在“更好条件下”重订多边贸易协定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