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理论为何能持续二十年?
2003年,土耳其刚经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内政局混乱、货币暴跌、通胀飙升。在这种背景下,埃尔多安上台。他很快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达成合作,引入大量外资来提振经济。而他给予外资的“入场券”,就是推动大规模私有化改革:能源、交通、烟草、银行、医院、港口……土耳其几乎将国有资产一股脑儿地摆上了拍卖台。
这场“变卖国家家产”换来了资本的蜂拥而至。2003年至2013年,土耳其GDP从3100亿美元增长到9500亿美元,迎来所谓的“黄金十年”。这一阶段,埃尔多安“降息刺激”的做法看上去并无太大副作用,也让他坚定了对自己经济观的信仰。
更重要的是,埃尔多安深受2001年那场危机的影响。当时即使利率高到令人咋舌,资本依旧流出土耳其,这使他得出一个极端结论:“加息无用,资本爱跑还是会跑。”于是他笃信,只有不断释放流动性、压低利率,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至于通胀、货币贬值,那都不是核心问题。
埃尔多安经济学崩盘的两个“支柱”坍塌
但是这套理论之所以能运行二十年,是因为它依赖两个关键前提:一是全球处于宽松货币周期,尤其是美元利率处在低位;二是土耳其仍有“可供变卖”的优质国资,能吸引外资持续注入。但到了2025年,这两个条件统统消失了。
美联储加息进入新一轮紧缩周期,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原本流向新兴市场的“热钱”急速撤退。与此同时,土耳其的“家底”已经掏空,核心产业早已私有化殆尽,没有什么能再用来吸引外资“躺着收租”。加之土耳其自身能源依赖严重,超九成石油与天然气靠进口,汇率暴跌反而加剧了贸易逆差,恶性循环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