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圈一直流传着一个略带戏谑的说法:土耳其和经济学,总得死一个。到了2025年,这场“终极对决”的结局似乎已经揭晓。在美元加息潮的冲击下,第一个倒下的国家不是债台高筑的阿根廷,也不是政治动荡的非洲国家,而是那个曾被视为“新兴市场明星”的土耳其。
这几天,土耳其金融市场近乎失控。股市暴跌17%,两次熔断,创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里拉再度跳水,单日贬值超过10%,而过去五年间,里拉兑美元的跌幅已经累计超过400%;十年期国债价格同样暴跌,主权信用评级被连番下调——典型的“债、汇、股三杀”,标志着整个国家的金融系统正在剧烈震荡。
土耳其经济奇观背后的“逆经济学”逻辑
这一切的背后,绕不开一个人: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
从常规经济学角度看,面对高通胀、货币贬值和资本外逃,最普遍的应对方式是加息,收紧货币供给,从而压制物价上涨、稳定汇率。这种做法虽不受欢迎,却是全球央行通用的“止血工具”。然而,埃尔多安自有一套“反向操作”理论,他认为加息是经济衰退的根源,降息才能提振投资与就业。
于是,当土耳其通胀率冲上85%的高位时,埃尔多安不是加息,而是继续大幅度降息、释放流动性。他公开抨击西方经济学,坚称“高利率才是万恶之源”。这套“埃尔多安经济学”,在短期内确实让部分经济数据看上去挺亮眼。2022年,土耳其GDP仍增长5.6%,最低工资提高了50%,似乎在高通胀下还能保持增长——这也催生了那个广为流传的段子:“土耳其和经济学,总得死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