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是,欧洲即便想增强核力量,也面临巨大现实障碍。核武器的研发、升级与维护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还必须面对国际条约和地缘政治的制约。美国在欧洲驻军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确保欧洲不会发展独立核力量,以免削弱美军在欧洲的战略主导地位。因此,即便法国想扩展核威慑能力,也将面临来自美英等国的多方掣肘。
短板之二:太空情报与通信能力严重不足
除了核威慑能力薄弱,欧洲在太空情报、导航和通信系统上的短板同样显而易见。当前,欧洲的军事情报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而这一依赖让欧洲在防务自主方面难以迈出实质性步伐。
3月15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欧盟委员会国防和太空事务专员安德留斯·库比柳斯透露,欧盟正在探索建立新的军事情报卫星网络,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目前,欧盟的主要地球观测系统“哥白尼计划”每24小时更新一次图像,而欧盟希望新计划能显著提高情报获取的实时性。
然而,想要建立这一体系,欧洲面临两大难题:
首先,时间和技术受限。按照库比柳斯的计划,欧盟希望在2030年之前建成一个由272颗近地轨道卫星和18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组成的网络,以提供独立的军事情报支持。然而,这一计划不仅周期长,而且技术门槛极高。在美俄中等航天强国早已建立成熟军事卫星网络的情况下,欧洲想要在短时间内填补这一空白,并不现实。
其次,协调与资金问题突出。欧洲各国在防务合作上长期存在协调困难,历史上“伽利略”导航系统的失败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系统原本计划作为欧盟版的GPS,但因资金短缺、技术分歧和成员国间的利益争夺,最终发展远未达到预期。如今,欧盟试图建立独立的太空情报体系,很可能再次面临相同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