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当前最先进的商业卫星系统可以每30分钟更新一次军事目标信息,而欧洲现有的“哥白尼计划”只能做到24小时更新一次,这种技术差距让欧洲在现代战争的情报获取和作战指挥上极为被动。相比之下,美国依托“星链”系统的全球覆盖优势,早已形成全天候、高密度的军事情报体系,欧洲短期内难以匹敌。
欧洲防务自主面临的现实困境
面对这些短板,欧洲虽然有意加强防务自主,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无论是核威慑能力的不足,还是太空情报体系的落后,都让欧洲在关键安全领域难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首先,缺乏战略决心与资金支持。欧洲多国虽然高喊防务自主,但真正愿意在军事投入上加码的国家寥寥无几。长期以来,欧洲在安全问题上依赖美国提供军事保护,大多数国家的国防预算投入不足,导致其军事能力无法匹配其战略雄心。
其次,成员国利益分歧难以弥合。欧盟内部在防务问题上始终存在分裂,法国希望主导欧洲安全体系,而德国则倾向于在美国框架内维持稳定。东欧国家更是普遍认为,只有美国的安全承诺才是可靠的,因此不愿在欧洲主导的防务体系上投入过多精力。
欧洲防务自主之路仍然漫长
虽然欧洲希望摆脱对美国的军事依赖,推进自主防卫体系,但现实挑战远超想象。法国核力量无法提供可靠的全欧安全保障,而英国的强烈反对更让欧洲核威慑体系的整合几无可能。与此同时,欧洲在太空情报、通信和导航系统上的短板,使其在现代战争中的情报支援能力大幅落后于美俄。
从短期来看,欧洲即便加快建设军事卫星网络,仍然难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核威慑的短板则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欧洲“自主防卫”更多停留在口号层面,真正实现独立安全体系,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巨大的资源投入。在现实困境下,欧洲未来的防务政策依旧难以脱离美国的掌控,所谓的“重新武装”与“自主防卫”,恐怕只是一次象征性的表态,而非实质性的战略转型。(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