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是配备足够的护航机型,如使用随伴护航编队,配置防空压制小队,在一线交战空域中配置空中战斗巡逻编队,划定地导火力杀伤区,靠形成多层次、足够深度的空中战役纵深等,将预警机、运输机、大型电子战机等包裹在战线后方,形成较为绵密的多层次空防保护;
其三,是为预警机、大型运输机等配置一定的电子对抗设备,如配备机载雷达告警或双波段导弹逼近告警器,配备红外干扰弹或箔条干扰弹以干扰导弹导引头等。
但是,目前此类大型飞机的防御措施,多多少少都已经出现了过时的趋势,如将预警机配置在距交战前沿200千米左右的地幅上,可以为己方提供延伸到对方控制区域内200余千米的态势感知纵深,但在诸如40N6型防空导弹、标准-6型舰空导弹等新一代防空导弹的火力范围面前,将预警机配置在己方纵深200千米,这个距离已经太过于危险;且从地空导弹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不排除会出现射程更远的地空导弹,这将进一步压缩预警机、电子战机的安全活动范围。
比如,使用随伴护航编队、配置战斗巡逻编队等,尽管靠空军战术体系,可以部分确保预警机、大型电子战机的安全,但也要考虑到超远程空对空导弹具备的防区外打击能力,更要考虑到隐身战斗机加上超远程空对空导弹所具备的“一根针破一张网”的能力,完全可以在对手组织的、较为绵密的空防体系中“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在防区外就击落预警机。
至于依赖电子对抗设备,导弹逼近告警器,或者常用的热焰弹、箔条干扰弹等,对地空导弹、空空导弹实施干扰的技术,伴随着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热成像红外导引头的出现,已经有了巨大的局限性,几乎可以说是聊胜于无,使用此类防御手段保护大型飞机安全,在当下甚至连“最后的手段”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