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预警机,战略级电子战机,大型运输机,未来的防御手段可能出现怎样的技术和战术演进呢?
从预警机、大型电子战机本身而言,必然会进一步精进此类装备的射频系统作用距离,如使用新型的GaN材料T/R组件,提高射频功率等。举例而言,预警机原本态势感知范围在400千米左右,提高有源相控阵雷达功率后,可以做到500千米甚至600千米对战斗机目标的态势感知,这样预警机可以配置在更深远的战役纵深,最大限度脱离敌方地导火力杀伤区。
又比如,从未来的航空兵战术和航空兵作战体系来看,怎样在空中战役中尽量拓展对于隐身战斗机的截获距离,为航空兵提供早期预警,应当是空中战役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不排除需要使用无人机、甚至浮空气球等前出。此类无人机和气球等可以携带较为特化的、对隐身战斗机截获距离较远的长波雷达或红外光电探测系统等,而且即使被击落,也不会造成宝贵的预警机指挥机构伤亡。总之,对于航空兵战术的改进,尽力外推对于低可探测目标的态势感知范围,在可预见的将来,将成为未来预警机等高价值作战目标的防护重点。
最后,现有的预警机、电子战机等战略级机种的防御性能,还是有较高的提升余地的。比如,在软对抗设备上,除了配置常规的红外箔条干扰弹等,可以配备新的拖曳式诱饵设备用于干扰地对空导弹,还可以配备定向红外干扰设备等用于干扰空对空导弹的红外/热成像导引头;长远来看,甚至可以考虑为预警机、大型电子战机等配备专用的拦截弹,用于对来袭的空对空导弹、地对空导弹等实施硬杀伤,毕竟这种高价值资产,被击落一架实在是太心疼了。
总而言之,俄军伊尔-22M被重伤,伊尔-76MD被击落,A50U被疑似击落事件,虽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因素,但在偶然性之外,不失必然性。这也体现出现代空战和防空作战中的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是时候重新认识这种趋势,改进预警机等高价值作战飞机的兵力运用和防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