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朝鲜“火星”-11在2019年就进行了首次试射,发展至今已经相对成熟;加上朝鲜在2022年这一年内试射了92枚弹道导弹和其他导弹,并多次对外展示其导弹生产厂房,显示其具备充足的导弹生产能力,朝鲜向俄罗斯提供一批相对先进的弹道导弹这事儿,至少在纯粹技术层面上并非毫无可能。
从西方公布的相关所谓“证据”来看,虽然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的指责可以算是美国对于此事的某种官方态度,但自2003年以来,美国在辨识别国武器装备上的专业度和可信度已然破产,根本承担不了多少信用,反而是部分媒体和社交账号上认为落在乌克兰境内导弹的部分弹体结构及燃气舵照片更有说服力:这些导弹结构从特征上看既不太像战前俄罗斯生产的“伊斯坎德尔”,也不像乌克兰战前装备的“圆点”-U,反而与朝鲜此前官方公布的图片里部分结构类似。
这也符合朝鲜导弹在总体设计上参考苏联导弹技术,但在具体产品设计上又自力更生的一贯特点。哪怕这些导弹内外的结构因为飞行中的高温已经严重烧蚀,根本看不到弹体内外的标识文字(朝鲜甚至很可能在交付给俄罗斯导弹之前已经抹去了朝鲜文字),它们来自朝鲜的可能性依然相当高。
乌克兰方面发布的导弹残骸照片,可见其燃气舵结构确实与“伊斯坎德尔”不一样
考虑到俄乌战场上的巨大消耗与朝鲜弹道导弹的实际产能,朝鲜即使能够向俄罗斯交付一部分弹道导弹,其数量也只够作为俄罗斯总体战中弹道导弹消耗的一种补充,对于俄乌战场的局势,目前来看很难会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但对于朝鲜半岛而言,这意味着朝鲜自行研制的弹道导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获得了其导弹参考对象国的认可,并难得地经受了实战考验。对缺乏大规模试射导弹环境和条件的朝鲜来说,这一切都难能可贵,而对于在朝鲜半岛及其周边还要继续应对这些导弹的其他国家来说,这一消息可能就不那么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