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转化为供应商之后,俄罗斯依然可以发挥其在大型飞机机翼设计与大推力大涵道比发动机上的优势,给“长程宽体机”项目干活,并提供发动机备份(PD35发动机)。因此可以说俄罗斯事实上的退出,对商飞来说反而是“因祸得福”,不用再在合作伙伴身上内耗掉大量精力,而是明确目标重新出发。而前期缓慢的进度反而客观上减少了沉没成本的损失,更容易放下历史包袱以调整方向。而且进度的放缓也给了国内配套供应链成熟的时间,让供应商成长以适应宽体机项目的要求并提高国产化率。
俄罗斯这两年所遭受的制裁也给我们好好的上了一课,虽然在宽体机项目中西方供应商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由于俄罗斯的前车之鉴,无疑会将供应可靠性与国产自主率放在较为优先的位置进行考虑,而这是早期CR929项目中未将其重点考虑的因素。
换而言之,此前项目进度的放缓其实反而给了重新思考、重新定位的时间,使得宽体机项目会更适合新形势下的需求。毕竟中国2014的国际环境与2023年的国际环境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而重新调整后进度必然会随之顺延,客观上给了国产宽体机其他配套项目充足的时间以成熟,如作为CR929或新宽体机项目配套的国产CJ2000发动机。
好菜不怕晚,有C919的成功经验在前面,商飞的宽体机项目(不管是不是还叫CR929)必然会是水到渠成式的成功。(责任编辑:傅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