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德国在军事方面发挥作用,并没有引发周边邻国太多的疑虑或者担忧,更多的反应是期待德国发挥作用。这和日本还是有点区别。
德国周边的国家,除了俄罗斯之外,大多是欧盟成员国,相互之间是盟友关系;而德国选择了一条相对稳健的崛起道路,反复强调欧盟体制,在军事上也维护北约框架。所以,一个强大的德国是否会成为欧洲的安全隐患,周边国家对此并没有太大顾虑,反倒有较大的期待。这一点和日本及东亚的环境还是有区别的。
观察者网:其实,除了国家安全战略之外,朔尔茨还提到未来会有一个详实的对华战略,在目前的各方博弈中,会在短期内出台吗?最近明镜周刊对此有一个评论:“去风险化”是一个动听的词,但要上升为战略,需要弄清中国的风险到底在哪里,什么样的反制措施更合适;从国家安全战略的涉华内容到可能出台的对华战略,您怎么评估德国的对华政策?另外,对于“去风险化”本身可能成为一种风险,德国内部是怎么评估这个问题的?
伍慧萍:其实前面谈到对国家安全战略的整体印象时,我还没有非常明确的回答,我的印象就是整体内容比较平淡,更多是粗线条的框架性内容,它是一份原则性指南,而不是具体操作手册。
这个战略是各个部委、各方力量妥协下的产物,经过多轮修改,跨部委协调,所以表述比较谨慎、温和,包括涉华问题也是如此,通篇没有提到敏感问题。
战略明确提出德国对中国的三重定位,其中第三重“制度性对手”早在2019年就开始提,但现在则是更加强化。
但这里要指出的是,德国并不是吸收了美国的说法,第三重的新定位最早就是德国人提出来的,是德国联邦工业联合会、也就是德国经济界的说法,接着慢慢变成欧盟版本——2019年3月份被纳入欧盟最新的对华战略表述,所以确切说,是德国的对华认知影响了欧洲。在这次的国家安全战略中,则是具体变成“去风险化”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