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主战坦克的“伪隔舱化”
在调侃苏俄主战坦克频频“飞炮塔”的同时,也有不少观点对西方主战坦克的炮塔尾部弹舱设计推崇备至,认为其真正实现了隔舱化,保证了车内乘员的安全。不过,在笔者看来,无论是美国M1、德国“豹”2这样采用炮塔尾部弹舱和人工装填的主战坦克,还是法国“勒克莱尔”这样采用炮塔尾部自动装弹机的主战坦克,事实上都属于“伪隔舱化”设计,并不能算是真正的隔舱化设计。
比如,美国M1主战坦克采用105毫米线膛炮,炮塔尾部弹舱内装载44发弹药,而余下的11发弹药同样要分布在车体内。其改进型号M1A1主战坦克换装了120毫米滑膛炮,弹药基数减为40发,其中34发装载在炮塔尾部弹舱内,余下6发分布在车体内。德国“豹”2主战坦克的设计则更“恐怖”,炮塔尾部弹舱内只装载了15发弹药,而余下27发弹药全部储存在驾驶员左边的车体前部空间内。
发生殉爆的美制M1主战坦克下场也非常惨。
可以想见,如果敌方反坦克火力击穿美国M1、德国“豹”2的车体,引爆储存的备用弹药,而灭火抑爆系统又失灵的话,恐怕其下场并不比苏俄主战坦克好到哪里去。尤其是德国“豹”2主战坦克,其驾驶员一侧的27发弹药被引爆的话,不仅会“飞炮塔”,巨大的车体也会炸成零件。而这一幕,事实上已经在打击库尔德武装的土耳其陆军“豹”2A4主战坦克身上发生了。
而且,从实战效果来看,即便是美国M1主战坦克在炮塔尾部弹舱上方增加了泄压板,炮塔内部增加了隔板和舱门,仍然存在车内乘员伤亡的风险。如果炮塔尾部弹舱内穿甲弹的药筒被引燃起火的话,泄压板还可以发挥作用,放出巨大的火焰,为车内乘员提供逃生的时间。但是,如果炮塔尾部弹舱内高爆榴弹的弹丸被直接命中引爆,即便泄压板崩开放出一部分冲击波,那么还有部分冲击波也会冲破炮塔内的隔板和舱门,杀伤或者烧伤车内的乘员。在也门战场上,沙特陆军装备的M1A2S主战坦克就多次被胡塞武装发射反坦克导弹击中炮塔尾部弹舱,并且殉爆燃烧,乘员根本没有生还的机会。
被摧毁的“豹”2坦克。
未来主战坦克的隔舱化设计
在笔者看来,目前世界上可以说真正实现隔舱化设计的主战坦克只有俄罗斯T-14“阿玛塔”。该型主战坦克很明确地将车体从前到后分为乘员舱、战斗舱和动力舱三部分。三名乘员全部集中在车体前部的乘员舱内,与中部的战斗舱之间有高强度装甲板完全隔开。这样,整个乘员舱就形成了一个完整且独立的封闭装甲舱室,无论是对抗敌方反坦克火力攻击,还是防御战斗舱内可能发生的弹药殉爆,都非常安全。
当然,出于技术传承以及减小炮塔尺寸、重量的考虑,T-14“阿玛塔”主战坦克在战斗舱仍然采用了转盘式全自动装弹机,而不是尾舱式全自动装弹机。这要是因为尾舱式全自动装弹机不仅外形尺寸较大,容易被敌方反坦克火力击中,还会带来弹药消耗过程中的炮塔重心平衡问题。
而且,由于T-14“阿玛塔”主战坦克采用的是无人遥控炮塔,如果全部弹药(至少需要40发)都装载于尾舱式全自动装弹机内,恐怕也无法实现。再加上炮塔下方的车体内本身就拥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弹药,所以T-14“阿玛塔”主战坦克采用转盘式全自动装弹机是最好的选择。另外,T-14“阿玛塔”主战坦克的全方位防护做得也很出色,尤其是车体侧面的装甲防护等级非常高。这就保证了安装在车体中部核心位置的转盘式全自动装弹机弹舱是最安全的。
总体来看,俄罗斯T-14“阿玛塔”是目前世界上隔舱化设计做得最好的主战坦克,其乘员的安全性应该也是最高的,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未来主战坦克的发展方向。不过,T-14“阿玛塔”主战坦克还没有真正经历实战检验,其隔舱化设计到底效能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在此次俄乌军事冲突中,俄罗斯陆军机械化部队实施了大纵深的穿插和合围。在这种战术下,围绕俄军坦克装甲车辆与乌军反装甲作战之间的攻防战成为外界热议的话题之一。
2022-03-11 09:16:25坦克原标题:时隔82年德国坦克再现波兰,边境难民危机背后隐藏哪些政治博弈近期,白俄罗斯和波兰边境的难民问题成为国际焦点。
2021-11-22 12:05:55时隔82年德国坦克再现波兰喀喇昆仑寒风呼啸,新疆军区某合成团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组织合成营演练。
2021-12-11 09:50:26坦克原文刊载于:海洋防务前沿远望智库开源情报中心 侯 兵 编译近日,据美《军事观察》报道,开战仅仅十天,乌军装甲部队就已被俄军击溃。
2022-03-16 08:16:23俄T-72与乌T-64坦克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