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小型无人机防御为何这么难?军事专家解读(2)

2025-06-04 09:46:09 来源:环球时报

然而这类综合反无人机系统更适合保卫固定的重要设施,在野战环境下,因设备数量多,部署难度相对较大,而且在野外复杂地形临时部署时,容易出现探测漏洞。另一方面,这种反无人机系统的探测范围有限,通常有效分辨距离只有5-10公里甚至更短,对手的无人机很容易就可以绕开。

专家介绍说,这次乌克兰对俄战略轰炸机基地的空袭中,还展现了多旋翼无人机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容易隐藏和携带。乌克兰国家安全局预先将大批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FPV)送到俄罗斯境内,将其隐藏于卡车装载的木质车厢暗格内,然后再将卡车停放到俄军基地附近,客观上达到隐蔽靠近的效果,这是单纯依靠反无人机雷达无法防备的。专家强调说,想要防御无人机攻击,首先就需要提前精准探测,但乌军在这次特别行动中利用各种掩护手段,将无人机送到俄军“眼皮底下”才起飞,极大压缩了俄军的探测和拦截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美军也面临类似的困境。美国“动力”网站“战区”频道6月2日称,近年美国本土的兰利空军基地以及诸多海外基地都曾多次遭遇“不明无人机入侵”事件,五角大楼调查报告认为,这些无人机可能是从基地周围建筑或者附近的船只上起飞,但因为“错综复杂的法律监管和其他因素”,美军没有办法阻止类似的“无人机入侵”。

“自动驾驶”让软拦截失效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通常在发现不明无人机靠近后,防御方会根据目标性质,选择不同的反制措施。传统的反制措施主要集中于软杀伤手段,包括无线电干扰、电子信号欺骗等。例如常见的多旋翼无人机通常需要通过特定通信频率与操作者“沟通”,因此反无人机系统可以探测这些通信频率并实施干扰,破坏无人机与操作者的联络,或者向无人机传输错误指令,达到让无人机失控的效果。也有部分无人机会采用预设程序,根据提前设定好的航线飞行,不需要与后方通信联络,对这类无人机则可以发送伪造的卫星导航信号,欺骗无人机飞向错误目标等。美国“商业内幕”网站采访的乌军前线无人机操作手承认,俄军部署了数量众多的高功率无线电干扰设备,对乌军无人机的作战效果影响非常大。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