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先有俄罗斯总统普京专机险遭无人机“围攻”,后有多座俄战略轰炸机基地被无人机突袭,最近乌军无人机凭借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重新回到聚光灯下。各国军事观察家普遍承认,原先不起眼的“低慢小”无人机正在现代战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量相对低端的无人机对高价值目标的威胁与日俱增,而相关防御手段却很有限。为何防御这些小型无人机如此之难呢?
提前探测正变得“难上加难”
经过精心策划,乌克兰国家安全局6月1日对俄军多地的战略轰炸机基地发动了无人机突袭。根据乌克兰方面的说法,多达117架无人机从靠近基地的卡车车厢起飞,直扑毫无防备的轰炸机群。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表示,这表明防御无人机的第一道难关——提前探测变得“难上加难”。
光纤制导无人机
据介绍,多旋翼无人机属于典型的“低慢小”目标,它们的飞行高度低,处于传统对空探测雷达的盲区;而且它们的飞行速度慢、行踪飘忽不定,很容易被针对大型空中目标的防空雷达忽视;再加上这些无人机的雷达反射面积相对较小,又有地面杂波的干扰,因此想要提前在较远距离外发现无人机的难度本身就很大。
为了应对这类无人机的威胁,各国都纷纷推出针对性的低空探测雷达,其往往选择灵敏度更高的无线电频段,同时优化算法,将小微型无人机从其他目标形成的回波和地杂波里区分出来,从而确保更好的探测效果。同时反无人机雷达还需要具备机动性,以方便快速部署。在“军队2024”国际军事技术论坛上,俄罗斯就展出了多款反无人机雷达。
但《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反无人机雷达在现实环境中会面临更多挑战,例如山地、树林或地面建筑物会阻挡探测范围,雷达对不同类型空中目标的探测效果也存在差异。为发现“低慢小”目标,通常要求雷达的灵敏度更高,但由此又带来虚警率高的问题。如今为高效探测无人机,往往需要结合多种无人机探测手段,例如部署不同波段的探测雷达,再辅助光学、红外和声学传感器,综合这些不同的空中情报,并采用高效的算法,从中筛选出可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