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卡尼的职业生涯横跨三大洲。加拿大央行的档案显示,卡尼曾在高盛工作13年,辗转伦敦、东京、纽约及多伦多等金融中心。
卡尼职业生涯的转折发生在2003年。他离开高盛,进入加拿大央行,任副行长。多伦多的金融同行评价称:“卡尼经常是房间里最聪明的人,原本有望成为高盛的合伙人,这是一个收入丰厚的职位。当时卡尼却选择出任加拿大央行副行长,在外界看来,这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工作,薪水也不是特别高。”
然而正是这一选择,奠定了卡尼日后“危机管理专家”的地位。2008年,42岁的卡尼临危受命出任加拿大央行行长,成为当时二十国集团(G20)中最年轻的央行掌舵者。
上任伊始,卡尼就展现果敢作风。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他敏锐捕捉到“美国次贷危机即将引发系统性风险”,果断宣布降息50个基点,创下该行最快降息纪录。反观欧洲央行,直到当年7月都还在加息。2009年4月,加拿大央行继续将超低利率政策维持整整一年,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得益于及时有效的调控,加拿大经济在2009年下半年率先复苏。数据显示,加拿大成为七国集团(G7)中首个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就业率双复苏的成员。
2010年,卡尼担任加拿大央行行长的第三年,在《时代》周刊的“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中,他列第21位。
三年后,这位“救火队长”被英国央行破格聘用,成为该行自1694年创立以来首位外籍行长。上任之初,卡尼便着手改革僵化的银行业体系。英国前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曾向国会表示:“马克·卡尼是同代最卓越的央行行长之一。”
真正的考验在2016年降临。英国脱欧公投后,英镑暴跌10%,创30多年来最大跌幅。卡尼坦言,那是他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刻”。在公投前夕,卡尼已经在演讲中警告脱欧将引发经济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