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导弹袭击中,海法港的拉斐尔先进防务系统公司成为重点目标。这家公司为以色列核项目提供关键防护技术,厂房被5枚导弹直接命中。卫星图像显示,地下反应堆防护层出现裂缝,放射性物质监测数据异常。国际社会紧急呼吁调查,但以色列拒绝国际核查人员进入。联合国报告显示,若以色列核设施全面瘫痪,中东地区将面临“不可控的核扩散风险”。
面对局势升级,美国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原计划北调支援以色列,但在波斯湾遭遇俄军“锆石”高超音速导弹试射。俄军战舰在阿曼湾锁定美军舰队,射程覆盖整个红海。五角大楼被迫改变计划,航母转向阿联酋海域。与此同时,伊朗革命卫队宣布在霍尔木兹海峡部署200艘快艇,携带反舰导弹实施“蜂群战术”。全球油价单日暴涨15%,突破120美元/桶。
中国外交部紧急召见以色列驻华大使,明确要求“立即停止攻击核设施”。王毅外长与伊朗外长通话时强调:“任何国家都不能凌驾于国际法之上。”与此同时,中国向中东派出特使团,分别与沙特、土耳其领导人会晤。沙特宣布暂停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谈判,土耳其则宣布向加沙地带派遣维和部队。这场博弈已从军事对抗延伸至外交战线。
以色列军方公开拦截的伊朗导弹残骸显示,弹头内部装有微型火箭发动机。专家解剖发现,这种发动机能在末段喷射高温燃气,形成等离子体护盾干扰雷达。导弹燃料箱使用新型铝锂合金,重量减轻30%却提升推进效率。以色列情报部门承认,这些技术远超伊朗现有技术水平,怀疑存在外部技术输入。
伊朗导弹袭击中,特拉维夫市中心居民区被3枚导弹误击。现场视频显示,公寓楼被夷为平地,至少13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6名儿童。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将责任推给“哈马斯使用民用设施作掩护”,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紧急决议,要求彻查战争罪行。社交媒体流传的视频中,伊朗民众高举“抵抗之弧必胜”标语,而以色列国内爆发大规模反战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