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还不止于技术和工业。就算按时研制成功,如何部署、如何维持、如何升级,依旧是一连串考验。现代战机进入部队并非“交钥匙工程”,后勤保障、飞行员培训、基地建设、战术适应,每一项都需时间与资源。而印度空军的飞行员训练体系目前仍难满足大规模现代战机操作所需,再加上近年国防预算增长受限,技术“上天”与资金“落地”之间,矛盾只会加剧。
因此,印度AMAC五代机计划更像是一场国家形象工程,是一纸追求自主国防的“宣言书”,却很难成为实用级别的装备体系。它既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豪赌:押注未来十年内全球政治局势仍能给印度足够喘息空间、押注国际科技合作能突破“关键瓶颈”、押注印度军工在压力下实现系统性蜕变。但从历史经验看,五代机是世界最复杂的工业产品之一,不容侥幸、不能急功,唯有漫长耕耘、厚积薄发方能抵达终点。
如今的印度,并不擅长耐心与积累。它更擅长喊口号、立项目、炒概念,用十年预算造梦想战机,却连一台可用引擎都未曾完成。这不是未来军力的标志,反倒更像工业野心与现实能力之间的错位表演。当模型挂上宣传板、资金分批到账,项目启动仪式如火如荼,但真正飞上天空的那一天,是否真的会到来,恐怕连印度军方自己都不敢打包票。(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