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超机动是否过时”的争论,有专家指出,六代机时代的空战逻辑正在重构:200公里外超视距打击仍是主流,但近距离格斗能力作为“最后保险”不可偏废。俄罗斯军事专家罗曼·斯科莫罗霍夫提出不同观点:过度追求机动性可能牺牲隐身与续航,中国选择同时发展两款侧重不同的六代机,实为应对“西太平洋海空一体战”的未雨绸缪——歼-36负责穿透敌防空网,歼-50则承担舰队防空与快速反应。
成都上空的“空中芭蕾”既是工程奇迹的具象化,也是大国博弈的隐喻。当网友为战机机动性喝彩时,美国五角大楼正逐帧分析视频,试图破解中国航空工业的“技术密码”;沈飞与成飞的工程师可能已在为下一代变体机型的试飞倒数。这场“漂移”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一个更深刻的现实:未来空战的规则书正被中国以硬核科技重新书写。(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