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一段神秘战机在成都上空完成“空中漂移”的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画面中,一架黑色无尾翼战机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急转,机身紧贴树梢低空掠过,展现了极强的机动性,激起了大众对先进战机的好奇与探索热情。网友惊叹“这简直是空中秋名山车神”,并猜测这架完成“超机动动作”的神秘战机是否为成飞的歼-36。
此次事件中的战机外形与2024年底曝光的六代机试飞画面高度吻合。据分析,成飞歼-36采用无垂尾飞翼布局,形似“银杏叶”,机身长约23米,配备三台发动机,主攻隐身与超音速巡航能力。而沈飞歼-50则被描述为“褐雨燕”造型,采用后掠翼设计,机翼可折叠,尺寸更小(约21米),机动性更强,被视为未来航母舰载机的候选机型。
传统飞翼布局因缺乏尾翼,通常依赖矢量推力实现机动。视频中战机的小半径转弯与低空姿态调整令人惊奇。歼-36的三发矢量推进系统可能通过复杂的气动控制算法突破飞翼布局的机动限制,其背部第三台发动机或为高难度动作提供额外动力冗余。
事件引发的讨论远超技术层面。有网友调侃:“这机动性,F-22看了要自闭,F-35直接退群”,更多人将动作与实战价值关联:“未来空战拼的不是隐身,而是谁能先让对方飞行员吐在座舱里”。亦有观察者认为,在美军“NGAD”六代机项目停滞、F-47概念图遭群嘲的节点公开展示,或是中国对“航空规则制定权”的强势宣示。